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四万字《画解动态规划》从入门到精通❤️(建议收藏)_英雄哪里出来

28 人参与  2021年09月15日 11:23  分类 : 《资源分享》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画解顺序表
画解链表
画解栈
画解队列
画解哈希表
画解二叉树
画解图
画解排序

前言

  「 动态规划 」作为算法中一块比较野的内容,没有比较系统的分类,只能通过不断总结归纳,对各种类型进行归类。「 动态规划 」(即 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 DP)是一种在数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 以及 生物信息学中使用的,通过把原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 子问题 」的方式求解「 复杂问题 」的方法。
  「 动态规划 」是一种算法思想:若要解一个给定问题,我们需要解其不同部分(即「 子问题 」),再根据「 子问题 」的解以得出原问题的解。要理解动态规划,就要理解 「 最优子结构 」「 重复子问题 」
  本文将针对以下一些常用的动态规划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性讲解。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分类,也是今天本文要讲的内容。


直接跳到末尾 参与投票,获取粉丝专属福利。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递推问题
    • 1、一维递推
    • 2、二维递推
  • 二、线性DP
    • 1、最小花费
    • 2、最大子段和
    • 3、最长单调子序列
  • 三、二维DP
    • 1、最长公共子序列
    • 2、最小编辑距离
    • 3、双串匹配问题
  • 四、记忆化搜索
  • 五、背包问题
    • 1、0/1 背包
    • 2、完全背包
    • 3、多重背包
    • 4、分组背包
    • 5、依赖背包
  • 六、树形DP
  • 七、矩阵二分
  • 八、区间DP
  • 九、数位DP
  • 十、状态压缩DP
  • 十一、斜率DP
  • 十二、连通性DP
  • 粉丝专属福利

一、递推问题

  递推问题作为动态规划的基础,是最好掌握的,也是必须掌握的,它有点类似于高中数学中的数列,通过 前几项的值 推导出 当前项的值

1、一维递推

  你正在爬楼梯,需要 n n n 阶你才能到达楼顶。每次你可以爬 1 1 1 2 2 2 个台阶。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爬到楼顶呢?

  假设我们已经到了第 n n n 阶楼梯,那么它可以是从 n − 1 n-1 n1 阶过来的,也可以是从 n − 2 n-2 n2 阶过来的(但是,不可能是从 n − 3 n-3 n3 阶直接过来的),所以如果达到第 n n n 阶的方案数为 f [ n ] f[n] f[n],那么到达 n − 1 n-1 n1 阶就是 f [ n − 1 ] f[n-1] f[n1],到达 n − 2 n-2 n2 阶 就是 f [ n − 2 ] f[n-2] f[n2],所以可以得出: f [ n ] = f [ n − 1 ] + f [ n − 2 ] f[n] = f[n-1] + f[n-2] f[n]=f[n1]+f[n2]  其中,当 n = 0 n=0 n=0 时方案数为 1,代表初始情况; n = 1 n=1 n=1 时方案数为 1,代表走了一步,递推计算即可。
  以上就是最简单的动态规划问题,也是一个经典的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的求解方式。它通过一个递推公式,将原本指数级的问题转化成了线性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C语言代码实现如下:

int f[1000];
int climbStairs(int n){
    f[0] = f[1] = 1;
    for(int i = 2; i <= n; ++i) {
        f[i] = f[i-1] + f[i-2];
    }
    return f[n];
}

2、二维递推

  给定一个非负整数 n n n,生成杨辉三角的前 n n n 行。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 左上方右上方 的数的和。

  根据杨辉三角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将上面的图进行一个变形,得到: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杨辉三角的所有数可以存储在一个二维数组中,行代表第一维,列代表第二维度;
  2)第 i i i 行的元素个数为 i i i 个;
  3)第 i i i 行 第 j j j 列的元素满足公式: c [ i ] [ j ] = { 1 i = 0 c [ i − 1 ] [ j − 1 ] + c [ i − 1 ] [ j ] o t h e r w i s e c[i][j] = \begin{cases} 1 & i=0\\ c[i-1][j-1] + c[i-1][j] & otherwise \end{cases} c[i][j]={1c[i1][j1]+c[i1][j]i=0otherwise
  于是就可以两层循环枚举了。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C语言代码实现如下:

int c[40];
void generate(int n) {
    for(int i = 0; i < n; ++i) {
        for(int j = 0; j <= i; ++j) {
            if(j == 0 || j == i) {
                c[i][j] = 1;
            }else {
                c[i][j] = c[i-1][j-1] + c[i-1][j];
            }
        }
    }
}

二、线性DP

1、最小花费

  数组的每个下标作为一个阶梯,第 i i i 个阶梯对应着一个非负数的体力花费值 c o s t [ i ] cost[i] cost[i](下标从 0 开始)。每当爬上一个阶梯,都要花费对应的体力值,一旦支付了相应的体力值,就可以选择 向上爬一个阶梯 或者 爬两个阶梯。求找出达到楼层顶部的最低花费。在开始时,可以选择从下标为 0 0 0 1 1 1 的元素作为初始阶梯。

  令走到第 i i i 层的最小消耗为 f [ i ] f[i] f[i]。假设当前的位置在 i i i 层楼梯,那么只可能从 i − 1 i-1 i1 层过来,或者 i − 2 i-2 i2 层过来;
    如果从 i − 1 i-1 i1 层过来,则需要消耗体力值: f [ i − 1 ] + c o s t [ i − 1 ] f[i-1] + cost[i-1] f[i1]+cost[i1]
    如果从 i − 2 i-2 i2 层过来,则需要消耗体力值: f [ i − 2 ] + c o s t [ i − 2 ] f[i-2] + cost[i-2] f[i2]+cost[i2]
  起点可以在第 0 或者 第 1 层,于是有状态转移方程: f [ i ] = { 0 i = 0 , 1 min ⁡ ( f [ i − 1 ] + c o s t [ i − 1 ] , f [ i − 2 ] + c o s t [ i − 2 ] ) i > 1 f[i] = \begin{cases} 0 & i=0,1\\ \min ( f[i-1] + cost[i-1], f[i-2] + cost[i-2] ) & i > 1\end{cases} f[i]={0min(f[i1]+cost[i1],f[i2]+cost[i2])i=0,1i>1

  这个问题和一开始的递推问题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求前两项的和,一个是求最小值。这里就涉及到了动态取舍的问题,也就是动态规划的思想。
  如果从前往后思考,每次都有两种选择,时间复杂度为 O ( 2 n ) O(2^n) O(2n)。转化成动态规划以后,只需要一个循环,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C语言代码实现如下:

int f[1024];
int min(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int minCostClimbingStairs(int* cost, int costSize){
    f[0] = 0;
    f[1] = 0;
    for(int i = 2; i <= costSize; ++i) {
        f[i] = min(f[i-1] + cost[i-1], f[i-2] + cost[i-2]);
    }
    return f[costSize];
}

2、最大子段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 u m s nums nums ,找到一个具有最大和的连续子数组(子数组最少包含一个元素),返回其最大和。

  由于要求的是连续的子数组,所以对于第 i i i 个元素,状态转移一定是从 i − 1 i-1 i1 个元素转移过来的。基于这一点,可以令 f [ i ] f[i] f[i] 表示以 i i i 号元素结尾的最大值。
  那么很自然,这个最大值必然包含 n u m s [ i ] nums[i] nums[i] 这个元素,那么要不要包含 n u m s [ i − 1 ] , n u m s [ i − 2 ] , n u m s [ i − 3 ] , . . . , n u m s [ k ] nums[i-1],nums[i-2],nums[i-3],...,nums[k] nums[i1],nums[i2],nums[i3],...,nums[k] 呢?其实就是看第 i − 1 i-1 i1 号元素结尾的最大值是否大于零,也就是:当 f [ i − 1 ] ≤ 0 f[i-1] \le 0 f[i1]0 时,则 前 i − 1 i-1 i1 个元素是没必要包含进来的。所以就有状态转移方程: f [ i ] = { n u m s [ 0 ] i = 0 n u m s [ i ] f [ i − 1 ] ≤ 0 n u m s [ i ] + f [ i − 1 ] f [ i − 1 ] > 0 f[i] = \begin{cases} nums[0] & i = 0 \\ nums[i] & f[i-1] \le 0 \\ nums[i] + f[i-1] & f[i-1] > 0\end{cases} f[i]=nums[0]nums[i]nums[i]+f[i1]i=0f[i1]0f[i1]>0一层循环枚举后,取 m a x ( f [ i ] ) max(f[i]) max(f[i]) 就是答案了。只需要一个循环,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C语言代码实现如下:

int dp[30010];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int maxSubArray(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maxValue = nums[0];
    dp[0] = nums[0];
    for(int i = 1; i < numsSize; ++i) {
        dp[i] = nums[i];
        if(dp[i-1] > 0) {
            dp[i] += dp[i-1];
        }
        maxValue = max(maxValue, dp[i]);
    }
    return maxValue;
}

3、最长单调子序列

  给定一个长度为 n ( 1 ≤ n ≤ 1000 ) n(1 \le n \le 1000) n(1n1000) 的数组 a i a_i ai,求给出它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

  在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些概念:单调序列、单调子序列、最大长单调子序列。
  单调序列 就是一个满足某种单调性的数组序列,比如 单调递增序列、单调递减序列、单调不增序列、单调不减序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单调递增序列:1,2,3,7,9
  单调递减序列:9,8,4,2,1
  单调不增序列:9,8,8,5,2
  单调不减序列:1,2,2,5,5
  一个比较直观的单调递增序列的例子就是一个楼梯的侧面。

  我们可以把这个楼梯每一阶的高度用一个数字表示,得到一个单调递增序列,如图所示:

  单调子序列 指的是任意一个数组序列,按顺序选择一些元素组成一个新的序列,并且满足单调性。对于一个长度为 n n n 的序列,每个元素可以选择 “取” 或者 “不取”,所以最多情况下,有 2 n 2^n 2n 个单调子序列。
  如图所示,代表的是序列:[1,2,4,6,3,5,9]

  其中 [1,2,6] 为它的一个长度为 3 的单调子序列,如图所示;

  [1,3,6] 则不是,因为 3 和 6 的顺序不是原序列中的顺序;[1,4,3] 也不是,因为它不满足单调性。
  最长单调子序列 是指对于原数组序列,能够找到的元素个数最多的单调子序列。
  还是以 [1,2,4,6,3,5,9] 为例,它的最长单调子序列为:[1,2,4,6,9],长度为 5;

  当然,也可以是 [1,2,3,5,9],长度同样为 5。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下如何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来求解 最长递增子序列
  对于数组序列 a i ( 1 ≤ i ≤ n ) a_i(1 \le i \le n) ai(1in),令 f [ i ] f[i] f[i] 表示以第 i i i 个数 a i a_i ai 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那么,我们考虑以第 i i i 个数 a i a_i ai 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它在这个序列中的前一个数一定是 a j ( 1 ≤ j < i ) a_j(1 \le j < i) aj(1j<i) 中的一个,所以,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f [ j ] f[j] f[j],那么就有 f [ i ] = f [ j ] + 1 f[i] = f[j] + 1 f[i]=f[j]+1。显然,我们还需要满足 a j < a i a_j < a_i aj<ai 这个递增的限制条件。
  那么就可以得出状态转移方程: f [ i ] = max ⁡ j = 1 i − 1 ( f [ j ]   ∣   a j < a i ) + 1 f[i] = \max_{j=1}^{i-1} (f[j] \ | \ a_j < a_i) + 1 f[i]=j=1maxi1(f[j]  aj<ai)+1  这里 f [ j ] f[j] f[j] f [ i ] f[i] f[i] 的子结构,而 m a x ( f [ j ] ) max(f[j]) max(f[j]) f [ i ] f[i] f[i] 的最优子结构,当然我们需要考虑一种情况,就是没有找到最优子结构的时候,例如: i = 1 i=1 i=1 或者 不存在 a j < a i a_j < a_i aj<ai j j j,此时 f [ i ] = 1 f[i] = 1 f[i]=1,表示 a i a_i ai 本身是一个长度为 1 1 1 的最长递增子序列。
   f [ i ] f[i] f[i] 数组可以通过两层循环来求解,如下图表所示:

  状态数 f [ . . . ] f[...] f[...] 总共 O ( n ) O(n) O(n) 个,状态转移的消耗为 O ( n ) O(n) O(n),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所以对于这类问题,一般能够接受的 n n n 的范围在千级别,也就是 1000 , 2000 , 3000... 1000, 2000, 3000 ... 1000,2000,3000...。如果是 n = 10000 , 100000 n=10000, 100000 n=10000,100000 的情况,就需要考虑优化了。
  有关最长单调子序列的问题,还有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的优化算法,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文章: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 最长单调子序列。

三、二维DP

1、最长公共子序列

  给定两个数组序列 a 1 , a 2 , . . . , a n a_1, a_2, ..., a_n a1,a2,...,an b 1 , b 2 , . . . , b m b_1, b_2, ..., b_m b1,b2,...,bm,其中 n , m ≤ 1000 n,m \le 1000 n,m1000,求两个数组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考虑两个数组序列 a 1 , a 2 , . . . , a n a_1, a_2, ..., a_n a1,a2,...,an b 1 , b 2 , . . . , b m b_1, b_2, ..., b_m b1,b2,...,bm,对于 a a a 序列中第 i i i 个元素 a i a_i ai b b b 序列中的第 j j j 个元素 b j b_j bj,有两种情况:
   ( 1 ) (1) (1) 相等即 a i = = b j a_i == b_j ai==bj 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前缀序列 a 1 , a 2 , . . . , a i − 1 a_1, a_2, ..., a_{i-1} a1,a2,...,ai1 b 1 , b 2 , . . . , b j − 1 b_1, b_2, ..., b_{j-1} b1,b2,...,bj1 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已经求出来了,记为 x x x 的话,那么很显然,在两个序列分别加入 a i a_i ai b j b_j bj 以后,长度又贡献了 1,所以 a 1 , a 2 , . . . , a i a_1, a_2, ..., a_{i} a1,a2,...,ai b 1 , b 2 , . . . , b j b_1, b_2, ..., b_{j} b1,b2,...,bj 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就是 x + 1 x+1 x+1

   ( 2 ) (2) (2) 不相等即 a i ≠ b j a_i \neq b_j ai=bj 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问题拆分成两个更小的子问题,即 分别去掉 a i a_i ai b j b_j bj 的情况,如图所示:

  去掉 a i a_i ai 以后,问题转变为求: a 1 , a 2 , . . . , a i − 1 a_1, a_2, ..., a_{i-1} a1,a2,...,ai1 b 1 , b 2 , . . . , b j b_1, b_2, ..., b_{j} b1,b2,...,bj 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去掉 b j b_j bj 以后,问题转变为求: a 1 , a 2 , . . . , a i a_1, a_2, ..., a_{i} a1,a2,...,ai b 1 , b 2 , . . . , b j − 1 b_1, b_2, ..., b_{j-1} b1,b2,...,bj1 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根据上面的两种情况的讨论,我们发现,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在求 a a a 的前缀 和 b b b 的前缀的最长公共序列,所以可以这么定义状态:用 f [ i ] [ j ] f[i][j] f[i][j] 表示 a 1 , a 2 , . . . , a i a_1, a_2, ..., a_{i} a1,a2,...,ai b 1 , b 2 , . . . , b j b_1, b_2, ..., b_{j} b1,b2,...,bj 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在设计状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无形中把状态转移也设计好了,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f [ i ] [ j ] = { 0 i = 0   o r   j = 0 f [ i − 1 ] [ j − 1 ] + 1 i , j > 0 , a i = b j max ⁡ ( f [ i ] [ j − 1 ] , f [ i − 1 ] [ j ] ) i , j > 0 , a i ≠ b j f[i][j] = \begin{cases}0 & i=0\ or\ j=0 \\ f[i-1][j-1] + 1 & i,j>0,a_i=b_j \\ \max(f[i][j-1], f[i-1][j]) & i,j>0,a_i \neq b_j\end{cases} f[i][j]=0f[i1][j1]+1max(f[i][j1],f[i1][j])i=0 or j=0i,j>0,ai=bji,j>0,ai=bj  对于 i = 0 i=0 i=0 或者 j = 0 j=0 j=0 代表的是:其中一个序列的长度为 0,那么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肯定就是 0 了;
  其余两种情况,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 a i a_i ai b j b_j bj “相等” 与 “不相等” 的两种情况下的状态转移。如图所示,代表了字符串 “GATCGTGAGC” 和 “AGTACG” 求解最长公共子序列的 f [ i ] [ j ] ( i , j > 0 ) f[i][j] (i,j > 0) f[i][j](i,j>0) 的矩阵。

  对于长度分别为 n n n m m m 的两个序列,求解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时,状态数总共有 O ( n m ) O(nm) O(nm) 个,每次状态转移的消耗为 O ( 1 ) O(1) O(1),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m ) O(nm) O(nm)
  对于 f [ i ] [ j ] f[i][j] f[i][j] 这个状态,求解过程中,只依赖于 f [ i ] [ j − 1 ] f[i][j-1] f[i][j1] f [ i − 1 ] [ j − 1 ] f[i-1][j-1] f[i1][j1] f [ i − 1 ] [ j ] f[i-1][j] f[i1][j]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每次求解只需要有 上一行 和 这一行 的状态即可,所以可以采用滚动数组进行优化,将状态转移方程变成: f [ c u r ] [ j ] = { f [ l a s t ] [ j − 1 ] + 1 j > 0 , a i = b j max ⁡ ( f [ c u r ] [ j − 1 ] , f [ l a s t ] [ j ] ) j > 0 , a i ≠ b j f[cur][j] = \begin{cases}f[last][j-1] + 1 & j>0,a_i=b_j \\ \max(f[cur][j-1], f[last][j]) & j>0,a_i \neq b_j\end{cases} f[cur][j]={f[last][j1]+1max(f[cur][j1],f[last][j])j>0,ai=bjj>0,ai=bj  只需要简单将 i i i 替换成 c u r cur cur i − 1 i-1 i1 替换成 l a s t last last 即可。这样就把原本 O ( n m ) O(nm) O(nm) 的空间复杂度变成了 O ( p ) O(p) O(p),其中 p = min ⁡ ( n , m ) p = \min(n,m) p=min(n,m)

  • 优化后的 C++ 代码实现如下:
typedef char ValueType;
const int maxn = 5010;
int f[2][maxn];

int getLCSLength(int hsize, ValueType *h, int vsize, ValueType *v) {
    memset(f, 0, sizeof(f));
    int cur = 1, last = 0;
    for (int i = 1; i <= vsize; ++i) {
        for (int j = 1; j <= hsize; ++j) {
            if (v[i] == h[j])
                f[cur][j] = f[last][j - 1] + 1;
            else
                f[cur][j] = max(f[cur][j - 1], f[last][j]);
        }
        swap(last, cur);
    }
    return f[last][hsize];
}

  有关于 最长公共子序列 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一)- 最长公共子序列。

2、最小编辑距离

  长度为 n n n 的源字符串 a 1 , a 2 , . . . , a n a_1,a_2,...,a_n a1,a2,...,an,经过一些给定操作变成长度为 m m m 的目标字符串 b 1 , b 2 , . . . b m b_1,b_2,...b_m b1,b2,...bm,操作包括如下三种:
  1) I n s e r t Insert Insert:在源字符串中插入一个字符,插入消耗为 I I I
  2) D e l e t e Delete Delete:在源字符串中删除一个字符,删除消耗为 D D D
  3) R e p l a c e Replace Replace:将源字符串中的一个字符替换成另一个字符,替换消耗为 R R R
求最少的总消耗,其中 n , m ≤ 1000 n,m \le 1000 n,m1000

  令 f [ i ] [ j ] f[i][j] f[i][j] 表示源字符串 a 1 , a 2 , . . . , a i a_1,a_2,...,a_i a1,a2,...,ai 经过上述三种操作变成目标字符串 b 1 , b 2 , . . . b j b_1,b_2,...b_j b1,b2,...bj 的最少消耗。
  假设 a 1 , a 2 , . . . , a i a_1,a_2,...,a_{i} a1,a2,...,ai 变成 b 1 , b 2 , . . . b j − 1 b_1,b_2,...b_{j-1} b1,b2,...bj1 的最少消耗已经求出,等于 f [ i ] [ j − 1 ] f[i][j-1] f[i][j1],则需要在 a [ i ] a[i] a[i] 的后面插入一个字符 b j b_j bj,那么产生的消耗为: f [ i ] [ j − 1 ] + I f[i][j-1] + I f[i][j1]+I 如图所示,源字符串为 “AGTA”,目标字符串为 “GATCGT” 的情况下,将源字符串变成 "“GATCG” 的最小消耗为 f [ i ] [ j − 1 ] f[i][j-1] f[i][j1],那么只要在源字符串最后再插入一个 ‘T’,就可以把源字符串变成目标字符串 “GATCG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 a 1 , a 2 , . . . , a i − 1 a_1,a_2,...,a_{i-1} a1,a2,...,ai1 变成 b 1 , b 2 , . . . b j b_1,b_2,...b_{j} b1,b2,...bj 的最少消耗已经求出,等于 f [ i − 1 ] [ j ] f[i-1][j] f[i1][j],则需要把 a i a_i ai 个删掉,那么产生的消耗为: f [ i − 1 ] [ j ] + D f[i-1][j] + D f[i1][j]+D 如图所示,源字符串为 “AGTA”,目标字符串为 “GATCGT” 的情况下,将 “AGT” 变成目标字符串的最小消耗为 f [ i − 1 ] [ j ] f[i-1][j] f[i1][j],那么只要把源字符串最后一个’A’删掉,就可以把源字符串变成目标字符串;

  假设 a 1 , a 2 , . . . , a i − 1 a_1,a_2,...,a_{i-1} a1,a2,...,ai1 变成 b 1 , b 2 , . . . b j − 1 b_1,b_2,...b_{j-1} b1,b2,...bj1 的最少消耗已经求出,等于 f [ i − 1 ] [ j − 1 ] f[i-1][j-1] f[i1][j1],则将 a i a_i ai 替换成 b j b_j bj a 1 , a 2 , . . . , a i a_1,a_2,...,a_{i} a1,a2,...,ai 就可以变成 b 1 , b 2 , . . . b j b_1,b_2,...b_{j} b1,b2,...bj。替换时需要考虑 a i = b j a_i=b_j ai=bj a i ≠ b j a_i \neq b_j ai=bj 的情况,所以替换产生的消耗为: f [ i − 1 ] [ j − 1 ] + { 0 a i = b j R a i ≠ b j f[i-1][j-1] + \begin{cases} 0 & a_i=b_j \\ R & a_i \neq b_j\end{cases} f[i1][j1]+{0Rai=bjai=bj 如图所示,源字符串为 “AGTA”,目标字符串为 “GATCGT” 的情况下,将 “AGT” 变成 “GATCGT” 的最小消耗为 f [ i − 1 ] [ j − 1 ] f[i-1][j-1] f[i1][j1],那么只要将 源字符串 的最后一个字符 替换为 目标字符串 的最后一个字符 ,就可以把源字符串变成目标字符串;替换时根据 源字符串 和 目标字符串 原本是否相等来决定消耗;

  • 边界情况主要考虑以下几种:
      a. 空串变成目标串 f [ 0 ] [ j ] f[0][j] f[0][j],总共需要插入 j j j 个字符,所以 f [ 0 ] [ j ] = f [ 0 ] [ j − 1 ] + I f[0][j] = f[0][j-1] + I f[0][j]=f[0][j1]+I
      b. 源字符串变成空串 f [ i ] [ 0 ] f[i][0] f[i][0],总共需要删除 i i i 个字符,所以 f [ i ] [ 0 ] = f [ i − 1 ] [ 0 ] + D f[i][0] = f[i-1][0] + D f[i][0]=f[i1][0]+D
      c. 空串变成空串 f [ 0 ] [ 0 ] = 0 f[0][0] = 0 f[0][0]=0

  将上述所有状态进行一个整合,得到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f [ i ] [ j ] = { 0 i = 0 , j = 0 f [ i ] [ j − 1 ] + I i = 0 , j > 0 f [ i − 1 ] [ j ] + D i > 0 , j = 0 min ⁡ i > 0 , j > 0 { f [ i ] [ j − 1 ] + I f [ i − 1 ] [ j ] + D f [ i − 1 ] [ j − 1 ] + R a i ≠ b j f[i][j] = \begin{cases}0 & i=0,j=0\\f[i][j-1]+I & i=0,j>0\\ f[i-1][j] + D & i>0,j=0 \\ \min_{i>0,j>0} \begin{cases} f[i][j-1] + I\\ f[i-1][j] + D\\ f[i-1][j-1] + R_{a_i \neq b_j}\end{cases}\end{cases} f[i][j]=0f[i][j1]+If[i1][j]+Dmini>0,j>0f[i][j1]+If[i1][j]+Df[i1][j1]+Rai=bji=0,j=0i=0,j>0i>0,j=0
  通过这个状态矩阵,最后计算得到 f [ n ] [ m ] f[n][m] f[n][m] 就是该题所求 "源字符串 a 1 , a 2 , . . . , a n a_1,a_2,...,a_n a1,a2,...,an,经过 插入、删除、替换 变成目标字符串 b 1 , b 2 , . . . b m b_1,b_2,...b_m b1,b2,...bm" 的最少消耗了,特殊的,当 I = D = R = 1 I = D = R = 1 I=D=R=1 时, f [ n ] [ m ] f[n][m] f[n][m] 就是字符串 a a a b b b 的莱文斯坦距离。
  状态总数 O ( n m ) O(nm) O(nm),每次状态转移的消耗为 O ( 1 ) O(1) O(1),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m ) O(nm) O(nm),空间上可以采用滚动数组进行优化,具体优化方案可以参考 最长公共子序列 的求解过程。
  如图所示的是一张源字符串 “AGTACG” 到目标字符串 “GATCGTGAGC” 的莱文斯坦距离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关最小编辑距离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二)- 最小编辑距离。

3、双串匹配问题

  给定一个 匹配字符串 s (只包含小写字母) 和一个 模式字符串 p (包含小写字母和两种额外字符:'.''*'),要求实现一个支持 '.''*'的正则表达式匹配('*'前面保证有字符)。
  '.'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匹配零个或多个前面的那一个元素

  这是个经典的 串匹配 问题,可以按照 最长公共子序列 的思路去解决。令 f ( i , j ) f(i, j) f(i,j) 代表的是 匹配串前缀 s[0:i]模式串前缀 p[0:j] 是否有匹配,只有两个值: 0 代表 不匹配, 1 代表 匹配
  于是,对模式串进行分情况讨论:
  1)当 p[j].时,代表 s[i] 为任意字符时,它都能够匹配(没毛病吧?没毛病),所以问题就转化成了求 匹配串前缀 s[0:i-1]模式串前缀 p[0:j-1] 是否有匹配的问题,也就是这种情况下 f ( i , j ) = f ( i − 1 , j − 1 ) f(i, j) = f(i-1, j-1) f(i,j)=f(i1,j1),如图1所示:


  2)当 p[j]*时,由于*前面保证有字符,所以拿到字符 p[j-1],分情况讨论:
    2.a)如果 p[j-1].时,可以匹配所有 s[0:i] 的后缀,这种情况下,只要 f ( k , j − 2 ) f(k, j-2) f(k,j2) 为 1, f ( i , j ) f(i, j) f(i,j) 就为 1;其中 k ∈ [ 0 , i ] k \in [0, i] k[0,i]。如下图所示:


    2.b)如果 p[j-1].时,只有当 s[0:i] 的后缀 字符全为 p[j-1] 时,才能去匹配 s[0:i] 的前缀,同样转化成 f ( k , j − 2 ) f(k, j-2) f(k,j2) 的子问题。如下图所示:


  3)当 p[j] 为其他任意字符时,一旦 p[j]s[i] 不匹配,就认为 f ( i , j ) = 0 f(i, j) = 0 f(i,j)=0,否则 f ( i , j ) = f ( i − 1 , j − 1 ) f(i, j) = f(i-1, j-1) f(i,j)=f(i1,j1),如下图所示:


  最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 记忆化搜索 求解,并且需要考虑一些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可以参考代码实现中的讲解。记忆化搜索会在下文仔细讲解。
  匹配串的长度为 n n n,模式串的长度为 m m m。状态数: O ( n m ) O(nm) O(nm),状态转移: O ( n ) O(n) O(n),时间复杂度: O ( n 2 m ) O(n^2m) O(n2m)

四、记忆化搜索

  给定一个 n ( n ≤ 45 ) n(n \le 45) n(n45),求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 n n 项的值,要求用递归实现。

  那么,我们只需要套用上面的递归函数,并且处理好递归出口,就能把它写成递归的形式,C语言 代码实现如下:

int f(unsigned int n) {
    if(n <= 1) {
        return 1;
    }
    return f(n-1) + f(n-2);
}

  递归求解的过程如下:

  这是一棵二叉树,树的高度为 n n n,所以粗看递归访问时结点数为 2 n 2^n 2n,但是仔细看,对于任何一棵子树而言,左子树的高度一定比右子树的高度大,所以不是一棵严格的完全二叉树。为了探究它实际的时间复杂度,我们改下代码:

int f(unsigned int n) {
    ++c[n];
    if(n <= 1) {
        return 1;
    }
    return f(n-1) + f(n-2);
}

  加了一句代码 ++c[n];,引入一个计数器,来看下在不同的 n n n 的情况下, f ( n ) f(n) f(n) 这个函数的调用次数,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观察 c [ n ] c[n] c[n] 的增长趋势,首先排除等差数列,然后再来看是否符合等比数列,我们来尝试求下 c [ n ] / c [ n − 1 ] c[n] / c[n-1] c[n]/c[n1] 的值,列出表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观察发现,随着 n n n 的不断增大, c [ n ] / c [ n − 1 ] c[n]/c[n-1] c[n]/c[n1] 越来越接近一个常数,而这个常数就是黄金分割的倒数: 2 5 − 1 ≈ 1.618034 \frac {2}{ \sqrt 5 - 1} \approx 1.618034 5 121.618034  当 n n n 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满足如下公式: c [ n ] = 2 5 − 1 c [ n − 1 ] c[n] = \frac {2}{ \sqrt 5 - 1} c[n-1] c[n]=5 12c[n1]  对等比数列化解后累乘得到: c [ n ] = 2 5 − 1 c [ n − 1 ] = ( 2 5 − 1 ) 2 c [ n − 2 ] = ( 2 5 − 1 ) n \begin{aligned}c[n] &= \frac {2}{ \sqrt 5 - 1} c[n-1]\\ &= (\frac {2}{ \sqrt 5 - 1})^2 c[n-2]\\ &= (\frac {2}{ \sqrt 5 - 1})^n \end{aligned} c[n]=5 12c[n1]=(5 12)2c[n2]=(5 12)n  所以,斐波那契数列递归求解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 O ( ( 2 5 − 1 ) n ) O((\frac {2}{ \sqrt 5 - 1})^n) O((5 12)n)
  这是一个指数级的算法,随着 n n n 的不断增大,时间消耗呈指数级增长,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肯定是要避免这样的写法的,尤其是在服务器开发过程中,CPU 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任何的浪费都是可耻的。但是,面试官又要求用递归实现,真是太讨厌了!
  那么,怎么来优化这里的算力消耗呢?
  递归求解斐波那契数列其实是一个深度优先搜索的过程,它是毫无优化的暴力枚举,对于 f ( 5 ) f(5) f(5) 的求解,如图所示:

  同时,我们也发现,计算过程中其实有很多重叠子问题,例如 f ( 3 ) f(3) f(3) 被计算了 2 2 2 次,如图所示:

   f ( 2 ) f(2) f(2) 被计算了 3 3 3 次,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确保每个 f ( i ) f(i) f(i) 只被计算一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考虑将 f ( i ) f(i) f(i) 计算出来的值存储到哈希数组 h [ i ] h[i] h[i] 中,当第二次要访问 f ( i ) f(i) f(i) 时,直接取 h [ i ] h[i] h[i] 的值即可,这样每次计算 f ( i ) f(i) f(i) 的时间复杂度变成了 O ( 1 ) O(1) O(1),总共需要计算 f ( 2 ) , f ( 3 ) , . . . f ( n ) f(2),f(3),...f(n) f(2),f(3),...f(n),总的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O ( n ) O(n) O(n)
  这种用哈希数组来记录运算结果,避免重复运算的方法就是记忆化搜索。
  这件事情如何执行下去呢?
  我们用一个数组 h [ i ] h[i] h[i] 来记录 斐波那契数列 第 i i i 项的值,把之前的递归代码改成如下形式:

const int inf = -1;
int h[46];

void init() {
    memset(h, inf, sizeof(h));  // 1)
}

int f(unsigned int n) {
    if(n <= 1) {
        return 1;
    }
    int &fib = h[n];            // 2)
    if(fib != inf) {
        return fib;             // 3)
    }
    fib = f(n-1) + f(n-2);      // 4)
    return fib;
}
  • 1)初始化所有 f ( i ) f(i) f(i) 都没有被计算过,为了方便用 memset,可以将 inf定义成 -1;
  • 2)注意这里用了个引用,而且一定要用引用,具体原因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当然不想思考的话,下文也会讲到,不必担心;
  • 3)当 fib也就是 h[n]已经计算过了,那么直接返回结果即可;
  • 4)最后,利用递归计算h[n]的值,并且返回结果;

  和递归版本相比,多了这么一段代码:

    int &fib = h[n];
    if(fib != inf) {
        return fib;
    }

  那么它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我们通过一个动图来感受一下:

  如图所示,当第二次需要计算 f ( 2 ) f(2) f(2) f ( 3 ) f(3) f(3) 时,由于结果已经计算出来并且存储在 h [ 2 ] h[2] h[2] h [ 3 ] h[3] h[3] 中,所以上面这段代码的fib != inf表达式为真,直接返回,不再需要往下递归计算,这样就把原本的 “递归二叉树” 转换成了 “递归链”, 从而将原本指数级的算法变成了多项式级别。
  上文用一个简单的例子阐述了记忆化搜索的实现方式,并且提到了利用数组来记录已经计算出来的重叠子问题,这个和动态规划的思想非常相似,没错,记忆化搜索其实用的就是动态规划的思想。更加确切的说,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记忆化搜索 = 深度优先搜索的实现 + 动态规划的思想

  有关记忆化搜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 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六)- 记忆化搜索。

五、背包问题

1、0/1 背包

  有 n ( n ≤ 100 ) n(n \le100) n(n100) 个物品和一个容量为 m ( m ≤ 10000 ) m(m \le 10000) m(m10000) 的背包。第 i i i 个物品的容量是 c [ i ] c[i] c[i],价值是 w [ i ] w[i] w[i]。现在需要选择一些物品放入背包,并且总容量不能超过背包容量,求能够达到的物品的最大总价值。

  以上就是 0/1 背包问题的完整描述,之所以叫 0/1 背包,是因为每种物品只有一个,可以选择放入背包或者不放,而 0 代表不放,1 代表放。
  第一步:设计状态;
  状态 ( i , j ) (i, j) (i,j) 表示前 i i i 个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 i ∈ [ 0 , n ] , j ∈ [ 0 , m ] ) (i \in [0, n], j \in [0, m]) (i[0,n],j[0,m])
  令 d p [ i ] [ j ] dp[i][j] dp[i][j] 表示状态 ( i , j ) (i, j) (i,j) 下该背包得到的最大价值,即前 i i i 个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所得到的最大总价值;
  第二步:列出状态转移方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d p [ i − 1 ] [ j − c [ i ] ] + w [ i ] ) dp[i][j] = max(dp[i-1][j], dp[i-1][j - c[i]] + w[i]) dp[i][j]=max(dp[i1][j],dp[i1][jc[i]]+w[i]) 因为每个物品要么放,要么不放,所以只需要考虑第 i i i 个物品 放 或 不放 的情况:
  1)不放:如果 “第 i i i 个物品不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i − 1 i-1 i1 个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问题;由于不放,所以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i − 1 i-1 i1 个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即 d p [ i − 1 ] [ j ] dp[i-1][j] dp[i1][j]
  2)放:如果 “第 i i i 个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i − 1 i-1 i1 个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j-c[i] jc[i] 的背包” 的问题;那么此时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i − 1 i-1 i1 个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j-c[i] jc[i]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 加上放入第 i i i 个物品的价值,即 d p [ i − 1 ] [ j − c [ i ] ] + w [ i ] dp[i-1][j - c[i]] + w[i] dp[i1][jc[i]]+w[i]
  将以上两种情况取大者,就是我们所求的 “前 i i i 个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了。
  我们发现,当状态在进行转移的时候, ( i , j ) (i, j) (i,j) 不是来自 ( i − 1 , j ) (i-1, j) (i1,j),就是来自 ( i − 1 , j − c [ i ] ) (i-1, j - c[i]) (i1,jc[i]),所以必然有一个初始状态,而这个初始状态就是 ( 0 , 0 ) (0, 0) (0,0),含义是 “前 0 个物品放入一个背包容量为 0 的背包”,这个状态下的最大价值为 0,即 d p [ 0 ] [ 0 ] = 0 dp[0][0] = 0 dp[0][0]=0
  那么我们再来考虑, ( 0 , 3 ) (0, 3) (0,3) 是什么意思呢?它代表的是 “前 0 个物品恰好放入一个背包容量为 3 的背包”,明显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 0 个物品的价值肯定是 0。所以这种状态被称为非法状态,非法状态是无法进行状态转移的,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初始状态和非法状态进所有状态进行初始化。
   d p [ 0 ] [ i ] = { 0 i = 0 i n f i > 0 dp[0][i] = \begin{cases} 0 & i = 0\\ inf & i > 0\end{cases} dp[0][i]={0infi=0i>0
  其中 i n f inf inf 在程序实现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非常小的数,比如 − 1000000000 -1000000000 1000000000,只要保证无论如何状态转移它都不能成为最优解的候选状态。为了加深状态转移的概念,来看图二-5-1 的一个例子,每个格子代表一个状态, ( 0 , 0 ) (0,0) (0,0) 代表初始状态,蓝色的格子代表已经求得的状态,灰色的格子代表非法状态,红色的格子代表当前正在进行转移的状态,图中的第 i i i 行代表了前 i i i 个物品对应容量的最优值,第 4 个物品的容量为 2,价值为 8,则有状态转移如下: d p [ 4 ] [ 4 ] = m a x ( d p [ 4 − 1 ] [ 4 ] , d p [ 4 − 1 ] [ 4 − 2 ] + 8 ) = m a x ( d p [ 3 ] [ 4 ] , d p [ 3 ] [ 2 ] + 8 ) \begin{aligned} dp[4][4] &= max( dp[4-1][4], dp[4-1][4 - 2] + 8) \\ &= max( dp[3][4], dp[3][2] + 8) \end{aligned} dp[4][4]=max(dp[41][4],dp[41][42]+8)=max(dp[3][4],dp[3][2]+8)

  有关 0/1 背包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十四)- 0/1 背包。

2、完全背包

  有 n ( n ≤ 100 ) n(n \le 100) n(n100) 种物品和一个容量为 m ( m ≤ 10000 ) m(m \le 10000) m(m10000) 的背包。第 i i i 种物品的容量是 c [ i ] c[i] c[i],价值是 w [ i ] w[i] w[i]。现在需要选择一些物品放入背包,每种物品可以无限选择,并且总容量不能超过背包容量,求能够达到的物品的最大总价值。

  以上就是完全背包问题的完整描述,和 0/1 背包的区别就是每种物品可以无限选取,即文中红色字体标注的内容;
  第一步:设计状态;
  状态 ( i , j ) (i, j) (i,j) 表示前 i i i 种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 i ∈ [ 0 , n ] , j ∈ [ 0 , m ] ) (i \in [0, n], j \in [0, m]) (i[0,n],j[0,m])
  令 d p [ i ] [ j ] dp[i][j] dp[i][j] 表示状态 ( i , j ) (i, j) (i,j) 下该背包得到的最大价值,即前 i i i 种物品(每种物品可以选择无限件)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所得到的最大总价值;

  第二步:列出状态转移方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 dp[i][j] = max(dp[i-1][j - c[i]*k] + w[i]*k) dp[i][j]=max(dp[i1][jc[i]k]+w[i]k) ( 0 ≤ k ≤ j c [ i ] ) (0 \le k \le \frac {j} {c[i]}) (0kc[i]j)

  • 因为每种物品有无限种可放置,将它归类为以下两种情况:
      1)不放:如果 “第 i i i 种物品不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问题;由于不放,所以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对应状态转移方程中 k = 0 k = 0 k=0 的情况, 即 d p [ i − 1 ] [ j ] dp[i-1][j] dp[i1][j]
      2)放 k 个:如果 “第 i i i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 k j-c[i]*k jc[i]k 的背包” 的问题;那么此时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 k j-c[i]*k jc[i]k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 加上放入 k k k 个第 i i i 种物品的价值,即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dp[i-1][j - c[i]*k] + w[i]*k dp[i1][jc[i]k]+w[i]k
      枚举所有满足条件的 k k k 就是我们所求的 “前 i i i 种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了。注意:由于每件物品都可以无限选择,所以这里描述的时候都是用的 “种” 作为单位,即代表不同种类的物品。

  对于 n n n 种物品放入一个容量为 m m m 的背包,状态数为 O ( n m ) O(nm) O(nm),每次状态转移的消耗为 O ( k ) O(k) O(k),所以整个状态转移的过程时间复杂度是大于 O ( n m ) O(nm) O(nm) 的,那么实际是多少呢?考虑最坏情况下,即 c [ i ] = 1 c[i] = 1 c[i]=1 时,那么要计算的 d p [ i ] [ j ] dp[i][j] dp[i][j] 的转移数为 j j j,总的状态转移次数就是 m ( m + 1 ) 2 \frac {m(m + 1)} {2} 2m(m+1),所以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m 2 ) O(nm^2) O(nm2) 的,也就是说状态转移均摊时间复杂度是 O ( m ) O(m) O(m) 的。

  我们把状态转移方程进行展开后得到如下的 k + 1 k+1 k+1 个式子: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1 ) d p [ i − 1 ] [ j − c [ i ] ] + w [ i ] ( 2 ) d p [ i − 1 ] [ j − c [ i ] ∗ 2 ] + w [ i ] ∗ 2 ( 3 ) . . .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 k + 1 ) dp[i][j] = max \begin{cases} dp[i-1][j] & (1)\\ dp[i-1][j - c[i]] + w[i] & (2)\\ dp[i-1][j - c[i]*2] + w[i]*2 & (3)\\ ... \\ dp[i-1][j - c[i]*k] + w[i] *k & (k+1) \end{cases} dp[i][j]=maxdp[i1][j]dp[i1][jc[i]]+w[i]dp[i1][jc[i]2]+w[i]2...dp[i1][jc[i]k]+w[i]k(1)(2)(3)(k+1)
  利用待定系数法,用 j − c [ i ] j-c[i] jc[i] 代替上式的 j j j 得到如下式子:
d p [ i ] [ j − c [ i ]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c [ i ] ] ( 1 ) d p [ i − 1 ] [ j − c [ i ] ∗ 2 ] + w [ i ] ( 2 ) d p [ i − 1 ] [ j − c [ i ] ∗ 3 ] + w [ i ] ∗ 2 ( 3 ) . . .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 k − 1 ) ( k ) dp[i][j-c[i]] = max \begin{cases} dp[i-1][j-c[i]] & (1)\\ dp[i-1][j - c[i]*2] + w[i] & (2)\\ dp[i-1][j - c[i]*3] + w[i]*2 & (3)\\ ... \\ dp[i-1][j - c[i]*k] + w[i] *(k-1) & (k) \end{cases} dp[i][jc[i]]=maxdp[i1][jc[i]]dp[i1][jc[i]2]+w[i]dp[i1][jc[i]3]+w[i]2...dp[i1][jc[i]k]+w[i](k1)(1)(2)(3)(k)
  等式两边都加上 w [ i ] w[i] w[i] 得到:
d p [ i ] [ j − c [ i ] ] + w [ i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c [ i ] ] + w [ i ] ( 1 ) d p [ i − 1 ] [ j − c [ i ] ∗ 2 ] + w [ i ] ∗ 2 ( 2 ) d p [ i − 1 ] [ j − c [ i ] ∗ 3 ] + w [ i ] ∗ 3 ( 3 ) . . .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 k ) dp[i][j-c[i]] + w[i] = max \begin{cases} dp[i-1][j-c[i]] + w[i] & (1)\\ dp[i-1][j - c[i]*2] + w[i]*2 & (2)\\ dp[i-1][j - c[i]*3] + w[i]*3 & (3)\\ ... \\ dp[i-1][j - c[i]*k] + w[i] *k & (k) \end{cases} dp[i][jc[i]]+w[i]=maxdp[i1][jc[i]]+w[i]dp[i1][jc[i]2]+w[i]2dp[i1][jc[i]3]+w[i]3...dp[i1][jc[i]k]+w[i]k(1)(2)(3)(k)
  于是我们发现,这里的 ( 1 ) . . . ( k ) (1)...(k) (1)...(k) 式子等价于最开始的状态转移方程中的 ( 2 ) . . . ( k + 1 ) (2) ... (k+1) (2)...(k+1) 式,所以原状态转移方程可以简化为: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d p [ i ] [ j − c [ i ] ] + w [ i ] ) dp[i][j] = max(dp[i-1][j], dp[i][j-c[i]] + w[i]) dp[i][j]=max(dp[i1][j],dp[i][jc[i]]+w[i])
  这样就把原本均摊时间复杂度为 O ( m ) O(m) O(m) 的状态转移优化到了 O ( 1 ) O(1) O(1)
  那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状态转移方程的含义:对于第 i i i 种物品,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一个都不放、至少放一个;一个都不放 就是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满一个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情况,即 d p [ i − 1 ] [ j ] dp[i-1][j] dp[i1][j];至少放一个 的话,我们尝试在 “前 i i i 种物品放满一个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里拿掉 1 个物品,即 “前 i i i 种物品放满一个容量为 j − c [ i ] j-c[i] jc[i] 的背包”,这时候的值就是 d p [ i ] [ j − c [ i ] ] + w [ i ] dp[i][j-c[i]] + w[i] dp[i][jc[i]]+w[i]。取两者的大者就是答案了。
  其实这个思路我可以在本文开头就讲,也容易理解,之所以引入优化以及逐步推导的过程,就是想告诉读者,很多动态规划的问题是不能套用模板的,从简单的思路出发,加上一些推导和优化,逐步把复杂的问题循序渐进的求出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普遍思路。
  有关完全背包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十五)- 完全背包。

3、多重背包

  有 n ( n ≤ 100 ) n(n \le 100) n(n100) 种物品和一个容量为 m ( m ≤ 10000 ) m(m \le 10000) m(m10000) 的背包。第 i i i 种物品的容量是 c [ i ] c[i] c[i],价值是 w [ i ] w[i] w[i]。现在需要选择一些物品放入背包,每种物品可以选择 x [ i ] x[i] x[i],并且总容量不能超过背包容量,求能够达到的物品的最大总价值。

  以上就是多重背包问题的完整描述,和 0/1 背包、完全背包的区别就是每种物品的选取有物品自己的值域限制,即文中红色字体标注的内容;
  第一步:设计状态;
  状态 ( i , j ) (i, j) (i,j) 表示前 i i i 种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 i ∈ [ 0 , n ] , j ∈ [ 0 , m ] ) (i \in [0, n], j \in [0, m]) (i[0,n],j[0,m])
  令 d p [ i ] [ j ] dp[i][j] dp[i][j] 表示状态 ( i , j ) (i, j) (i,j) 下该背包得到的最大价值,即前 i i i 种物品(每种物品可以选择 x [ i ] x[i] x[i] 件)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所得到的最大总价值;

  第二步:列出状态转移方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 ( 0 ≤ k ≤ x [ i ] ) dp[i][j] = max(dp[i-1][j - c[i]*k] + w[i]*k) \\ (0 \le k \le x[i]) dp[i][j]=max(dp[i1][jc[i]k]+w[i]k)(0kx[i]) 因为每种物品有 x [ i ] x[i] x[i] 种可放置,将它归类为以下两种情况:
  1)不放:如果 “第 i i i 种物品不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问题;由于不放,所以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对应状态转移方程中 k = 0 k = 0 k=0 的情况, 即 d p [ i − 1 ] [ j ] dp[i-1][j] dp[i1][j]
  2)放 k 个:如果 “第 i i i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 k j-c[i]*k jc[i]k 的背包” 的问题;那么此时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i − 1 i-1 i1 种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 k j-c[i]*k jc[i]k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 加上放入 k k k 个第 i i i 种物品的价值,即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dp[i-1][j - c[i]*k] + w[i]*k dp[i1][jc[i]k]+w[i]k
  枚举所有满足条件的 k k k 就是我们所求的 “前 i i i 种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了。
  多重背包问题是背包问题的一般情况,每种物品有自己的值域限制。如果从状态转移方程出发,我们可以把三种背包问题进行归纳统一,得到一个统一的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c [ i ] ∗ k ] + w [ i ] ∗ k ) dp[i][j] = max(dp[i-1][j - c[i]*k] + w[i]*k) dp[i][j]=max(dp[i1][jc[i]k]+w[i]k)  对于 0/1 背包问题, k k k 的取值为 0 , 1 0,1 0,1
  对于完全背包问题, k k k 的取值为 0 , 1 , 2 , 3 , . . . , ⌊ j c [ i ] ⌋ 0, 1, 2, 3, ..., \lfloor \frac j {c[i]} \rfloor 0,1,2,3,...,c[i]j
  对于多重背包问题, k k k 的取值为 0 , 1 , 2 , 3 , . . . , x [ i ] 0, 1, 2, 3, ..., x[i] 0,1,2,3,...,x[i]
  对于 n n n 种物品放入一个容量为 m m m 的背包,状态数为 O ( n m ) O(nm) O(nm),每次状态转移的消耗为 O ( x [ i ] ) O(x[i]) O(x[i]),所以整个状态转移的过程时间复杂度是大于 O ( n m ) O(nm) O(nm) 的,那么实际是多少呢?
  考虑最坏情况下,即 x [ i ] = m x[i] = m x[i]=m 时,那么要计算的 d p [ i ] [ j ] dp[i][j] dp[i][j] 的转移数为 j j j,总的状态转移次数就是 m ( m + 1 ) 2 \frac {m(m + 1)} {2} 2m(m+1),所以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m 2 ) O(nm^2) O(nm2) 的,也就是说状态转移均摊时间复杂度是 O ( m ) O(m) O(m) 的。
  一个容易想到的优化是:我们可以将每种物品拆成 x [ i ] x[i] x[i] 个,这样变成了 ∑ i = 1 n x [ i ] \sum_{i=1}^n x[i] i=1nx[i] 个物品的 0/1 背包问题,我们知道 0/1 背包问题优化完以后,空间复杂度只和容量有关,即 O ( m ) O(m) O(m)
  所以多重背包问题的空间复杂度至少是可以优化到 O ( m ) O(m) O(m) 的。
  然而, 如果这样拆分,时间复杂度还是没有变化,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每种物品是可以拆分的。假设有 x [ i ] x[i] x[i] 个物品,我们可以按照 2 的幂进行拆分,把它拆分成: 1 , 2 , 4 , . . . , 2 k − 1 , x [ i ] − 2 k + 1 1, 2, 4, ..., 2^{k-1}, x[i] - 2^{k} + 1 1,2,4,...,2k1,x[i]2k+1
  其中 k k k 是最大的满足 x [ i ] − 2 k + 1 ≥ 0 x[i] - 2^{k} + 1 \ge 0 x[i]2k+10 的非负整数。
  这样,1 到 x [ i ] x[i] x[i] 之间的所有整数都能通过以上 k + 1 k+1 k+1 个数字组合出来,所以只要拆成以上 k + 1 k+1 k+1 个物品,所有取 k ( 0 ≤ k ≤ x [ i ] ) k (0 \le k \le x[i]) k(0kx[i]) 个物品的情况都能被考虑进来。
  举例说明,当 x [ i ] = 14 x[i] = 14 x[i]=14 时,可以拆分成 1,2,4,7 个物品,那么当我们要取 13 个这类物品的时候,相当于选择 2、4、7,容量分别为 c [ i ] ∗ 2 , c [ i ] ∗ 4 , c [ i ] ∗ 7 c[i]*2, c[i]*4, c[i]* 7 c[i]2,c[i]4,c[i]7, 价值分别为 w [ i ] ∗ 2 , w [ i ] ∗ 4 , w [ i ] ∗ 7 w[i]*2, w[i]*4, w[i]* 7 w[i]2,w[i]4,w[i]7
  通过这种拆分方式, x [ i ] x[i] x[i] 最多被拆分成 l o g 2 x [ i ] log_2 {x[i]} log2x[i] 个物品,然后再用 0/1 背包求解,得到了一个时间复杂度为 O ( m ∑ i = 1 n l o g 2 x [ i ] ) O(m\sum_{i=1}^{n}log_2{x[i]}) O(mi=1nlog2x[i]) 的算法。
  有关多重背包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十六)- 多重背包。

4、分组背包

  有 n ( n ≤ 1000 ) n(n \le 1000) n(n1000) 个物品和一个容量为 m ( m ≤ 1000 ) m(m \le 1000) m(m1000) 的背包。这些物品被分成若干组,第 i i i 个物品属于 g [ i ] g[i] g[i] 组,容量是 c [ i ] c[i] c[i],价值是 w [ i ] w[i] w[i],现在需要选择一些物品放入背包,并且每组最多放一个物品,总容量不能超过背包容量,求能够达到的物品的最大总价值。

  以上就是分组背包问题的完整描述,和其它背包问题的区别就是每个物品多了一个组号,并且相同组内,最多只能选择一个物品放入背包;因为只有一个物品,所以读者可以暂时忘掉 完全背包 和 多重背包 的概念,在往下看之前,先回忆一下 0/1 背包的状态转移方程。

  第一步:预处理;
  首先把每个物品按照组号 g [ i ] g[i] g[i] 从小到大排序,假设总共有 t t t 组,则将 g [ i ] g[i] g[i] 按顺序离散到 [ 1 , t ] [1,t] [1,t] 的正整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 g [ i ] g[i] g[i] 作为下标映射到状态数组中;

  第二步:设计状态;
  状态 ( k , j ) (k, j) (k,j) 表示前 k k k 组物品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 k ∈ [ 0 , t ] , j ∈ [ 0 , m ] ) (k \in [0, t], j \in [0, m]) (k[0,t],j[0,m]);令 d p [ k ] [ j ] dp[k][j] dp[k][j] 表示状态 ( k , j ) (k, j) (k,j) 下该背包得到的最大价值,即前 k k k 组物品(每组物品至多选一件)恰好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所得到的最大总价值;

  第三步:列出状态转移方程: d p [ k ] [ j ] = m a x ( d p [ k − 1 ] [ j ] , d p [ k − 1 ] [ j − c [ i ] ] + w [ i ] ) dp[k][j] = max(dp[k-1][j], dp[k-1][j - c[i]] + w[i]) dp[k][j]=max(dp[k1][j],dp[k1][jc[i]]+w[i]) k = g [ i ] k = g[i] k=g[i]因为每个物品有只有两种情况:
  1)不放:如果 “第 i i i 个物品(属于第 k k k 组)不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k − 1 k-1 k1 组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问题;由于不放,所以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k − 1 k-1 k1 组物品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对应状态转移方程中的 d p [ k − 1 ] [ j ] dp[k-1][j] dp[k1][j]
  2)放:如果 “第 i i i 个物品(属于第 k k k 组)放入容量为 j j j 的背包”,那么问题转化成求 “前 k − 1 k-1 k1 组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j-c[i] jc[i] 的背包” 的问题;那么此时最大价值就等于 “前 k − 1 k-1 k1 组物品放入容量为 j − c [ i ] j-c[i] jc[i] 的背包” 的最大价值 加上放入第 i i i 个物品的价值,即 d p [ k − 1 ] [ j − c [ i ] ] + w [ i ] dp[k-1][j - c[i]] + w[i] dp[k1][jc[i]]+w[i]
  因为 前 k − 1 k-1 k1 组物品中一定不存在第 k k k 组中的物品,所以能够满足 “最多放一个” 这个条件;

  对于 n n n 个物品放入一个容量为 m m m 的背包,状态数为 O ( n m ) O(nm) O(nm),每次状态转移的消耗为 O ( 1 ) O(1) O(1),所以整个状态转移的过程时间复杂度是 O ( n m ) O(nm) O(nm)
  注意在分组背包求解的时候,要保证相同组的在一起求,而一开始的预处理和离散化正式为了保证这一点,这样,每个物品的组号为 g [ i ] = 1 , 2 , 3 , 4... , t g[i] = 1,2,3,4...,t g[i]=1,2,3,4...,t,并且我们可以把状态转移方程进一步表示成和 k k k 无关的,如下: d p [ g [ i ] ] [ j ] = m a x ( d p [ g [ i ] − 1 ] [ j ] , d p [ g [ i ] − 1 ] [ j − c [ i ] ] + w [ i ] ) dp[ g[i] ][j] = max(dp[ g[i]-1][j], dp[ g[i]-1][j - c[i]] + w[i]) dp[g[i]][j]=max(dp[g[i]1][j],dp[g[i]1][jc[i]]+w[i])
  有关分组背包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十七)- 分组背包。

5、依赖背包

  商店里有 n ( n ≤ 50 ) n(n \le 50) n(n50) 个盒子,每个盒子价钱为 p [ i ] ( p [ i ] ≤ 1000 ) p[i](p[i] \le 1000) p[i](p[i]1000),价值为 0,盒子里面有一些小礼物,数量为 m [ i ] ( 1 ≤ m [ i ] ≤ 10 ) m[i](1 \le m[i] \le 10) m[i](1m[i]10),每个小礼物描述成一个二元组 ( c , v ) (c, v) (c,v) c c c 为价钱, v v v 为价值,如果要买小礼物,必须先买盒子。现在给出价钱 m ( m ≤ 100000 ) m(m \le 100000) m(m100000),求能够买到的最大价值。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依赖性背包问题,也是依赖背包中最简单的情况,其中盒子作为 主件,小礼物作为 附件。想要购买附件,必须先购买主件,此所谓 “依赖” ;

  第一步:设计状态;
  状态 ( i , j ) (i, j) (i,j) 表示前 i i i 个盒子购买的价钱恰好为 j j j ( i ∈ [ 0 , n ] , j ∈ [ 0 , m ] ) (i \in [0, n], j \in [0, m]) (i[0,n],j[0,m])
  令 d p [ i ] [ j ] dp[i][j] dp[i][j] 表示状态 ( i , j ) (i, j) (i,j) 下得到的最大价值,即前 i i i 个盒子购买价钱为 j j j 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最大总价值;

  我们在设计状态的时候,没有把小礼物设计到状态里,那么如何进行状态转移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这么考虑,抛开小礼物不说,每个盒子其实只有两种状态,选 和 不选;
  1)选:就是要对这个盒子里的小礼物进行一次 0/1 背包;
  2)不选:就和这盒子里的小礼物无关了,直接等于前 i − 1 i-1 i1 个盒子的最大价值,即 d p [ i − 1 ] [ j ] dp[i-1][j] dp[i1][j]
  那么,只要从前往后枚举所有盒子, p [ i ] p[i] p[i] 为第 i i i 个盒子的价钱, w [ i ] w[i] w[i] 为价值,由于这个问题下盒子是没有价值的,即 w [ i ] w[i] w[i] 恒等于零;

进行如下三步操作:
  1)首先,买第 i i i 个盒子,并且不放物品;
  2)然后,既然盒子都已经买下来了,就可以放心对第 i i i 个盒子里的小礼物进行 0/1 背包了;
  3)最后,对 买盒子 i i i 和 不买盒子 i i i 取一次最大价值;

  买第 i i i 个盒子,不放物品的情况肯定是从前 i − 1 i-1 i1 个盒子的状态推算过来的,给出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d p [ i ] [ j ] = { i n f j < p [ i ] ( 1 ) d p [ i − 1 ] [ j − p [ i ] ] + w [ i ] j ≥ p [ i ] ( 2 ) dp[i][j] =\begin{cases}inf & j < p[i] & (1)\\dp[i-1][j - p[i]]+w[i] & j \ge p[i] & (2)\end{cases} dp[i][j]={infdp[i1][jp[i]]+w[i]j<p[i]jp[i](1)(2)

  • (1) 代表钱不够,无限凄凉;(2) 代表从 前 i − 1 i-1 i1 个盒子价格为 j − p [ i ] j - p[i] jp[i] 时,再花 p [ i ] p[i] p[i] 买下第 i i i 个盒子的情况。这时候 d p [ i ] [ j ] dp[i][j] dp[i][j] 代表的是 第 i i i 个盒子买下后,还没买小礼物时,容量为 j j j 的最大总价值;

  既然盒子都已经买下来了,就可以放心对第 i i i 个盒子里的小礼物在 d p [ i ] [ 0... m ] dp[i][0...m] dp[i][0...m] 上进行 0/1 背包了;所有小礼物都枚举完毕以后,得到的 d p [ i ] [ j ] dp[i][j] dp[i][j] 代表的是 第 i i i 个盒子买下,并且买了若干小礼物后,容量为 j j j 的最大总价值;

  最后,对买 这个盒子 和 不买这个盒子 做一次选择,即取一次最大价值,如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 j ] , d p [ i − 1 ] [ j ] ) dp[i][j] = max(dp[i][j], dp[i-1][j]) dp[i][j]=max(dp[i][j],dp[i1][j])
  这里的 d p [ i − 1 ] [ j ] dp[i-1][j] dp[i1][j] 正代表的是第 i i i 个盒子不买的情况。
  有关依赖背包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十八)- 依赖背包。

六、树形DP

  给定一棵 n ( n < = 150 ) n(n <= 150) n(n<=150) 个结点的树,去掉一些边,使得正好出现一个 P P P 个结点的连通块。问去掉最少多少条边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如图所示,一棵 10 个结点的树,我们可以去掉图中红色的边,变成两棵子树,分别为 3 个结点和 7个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三颗子树,分别为 5 、4、1 个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树上的某个结点(如图的红色结点),可以选择去掉连接子树的边,也可以选择留着;每条连接子树的边的 选 和 不选,能够得到一个组合,对应了背包问题,而每棵子树的选择只能选择一种,对应了分组背包,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设计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状态设计:用 d p [ u ] [ x ] dp[u][x] dp[u][x] 表示以 u u u 为根的子树,能够通过去掉一些边而得到一个正好是 x x x 结点的连通块(注意只包含它的子树的部分,不连接它的父结点)的最少消耗;
  状态转移思路:枚举 u u u 的所有子结点,对于子结点 v v v,递归计算 d p [ v ] [ i ] ( 1 < = i < = x ) dp[v][i] (1 <= i <= x) dp[v][i](1<=i<=x) 所有的可能情况,如果 d p [ v ] [ i ] dp[v][i] dp[v][i] 存在,则认为这是一个容量为 i i i,价值为 d p [ v ] [ i ] dp[v][i] dp[v][i] 的物品,表示为 ( i , d p [ v ] [ i ] ) (i, dp[v][i]) (i,dp[v][i])。然后在结点 u u u 的背包上进行一次分组背包。
  初始情况:对于任何一个结点 u u u,它的子结点个数为 c u c_u cu,初始情况是 d p [ u ] [ 1 ] = c u dp[u][1] = c_u dp[u][1]=cu,表示如果以当前这个结点为孤立点,那么它的子树都不能选,所以费用就是去掉所有连接子树的边,即子树的个数。
  状态转移:然后对于每棵子树 v v v k k k 个结点的连通块,答案就是 d p [ v ] [ j − k ] + d p [ v ] [ k ] − 1 dp[v][j-k] + dp[v][k] - 1 dp[v][jk]+dp[v][k]1,注意这里的 -1 的含义,因为我们一开始默认将所有连接子树的边去掉,所以这里需要补回来。
  答案处理:最后的答案就是 min ⁡ ( d p [ x ] [ P ] + ( 1   i f   x   i s   n o t   r o o t ) \min(dp[x][P] + (1 \ if \ x \ is \ not \ root) min(dp[x][P]+(1 if x is not root);考虑结点为 P 的连通块只会出现在两个地方:1)和根结点相连的块,那么答案就是 d p [ r o o t ] [ P ] dp[root][P] dp[root][P];2)不和根结点相连的块,需要枚举所有结点的 d p [ x ] [ P ] + 1 dp[x][P] +1 dp[x][P]+1 取最小值,其中这里的 1 代表斩断 ( p a r e n t [ x ] , x ) (parent[x], x) (parent[x],x) 这条边的消耗;

七、矩阵二分

A n = [ a 11 a 12 ⋯ a 1 m a 21 a 22 ⋯ a 2 m ⋮ ⋮ ⋱ ⋮ a m 1 a m 2 ⋯ a m m ] n A^n=\begin{bmatrix} {a_{11}}&{a_{12}}&{\cdots}&{a_{1m}}\\ {a_{21}}&{a_{22}}&{\cdots}&{a_{2m}}\\ {\vdots}&{\vdots}&{\ddots}&{\vdots}\\ {a_{m1}}&{a_{m2}}&{\cdots}&{a_{mm}}\\ \end{bmatrix}^n An=a11a21am1a12a22am2a1ma2mammn
  对于求矩阵的 n n n 次幂,如果采用简单的连乘来求解,这个时间复杂度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我们联想到之前提到的整数的二分快速幂(夜深人静写算法(三十)- 二分快速幂),对于矩阵也是同样适用的;
A n = { I n = 0 ( A n − 1 2 ) 2 × A n 为 奇 数 ( A n 2 ) 2 n 为 非 零 偶 数 A^{n} = \begin{cases} I & n = 0\\ (A^{\frac{n-1}{2}})^2 \times A& n 为奇数\\ (A^{\frac{n}{2}})^2 & n 为非零偶数 \end{cases} An=I(A2n1)2×A(A2n)2n=0nn
  再加上模加、模乘的性质,矩阵同样满足模幂运算,即:
A n m o d    M = { I m o d    M n = 0 ( A n − 1 2 ) 2 × A m o d    M n 为 奇 数 ( A n 2 ) 2 m o d    M n 为 非 零 偶 数 A^{n} \mod M = \begin{cases} I \mod M & n = 0\\ (A^{\frac{n-1}{2}})^2 \times A \mod M & n 为奇数\\ (A^{\frac{n}{2}})^2 \mod M & n 为非零偶数 \end{cases} AnmodM=ImodM(A2n1)2×AmodM(A2n)2modMn=0nn
  如此一来,对于 m m m 阶方阵 A A A,时间复杂度就可以降到 O ( m 3 l o g n ) O(m^3log_n) O(m3logn)
  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如何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第 n n n 项模上 M M M ?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想到了,我们的主角是:矩阵
  我们首先来看递推公式:
f ( n ) = f ( n − 1 ) + f ( n − 2 ) f(n) = f(n-1) + f(n-2) f(n)=f(n1)+f(n2)  然后我们联想到:1 个 2 × 2 2 \times 2 2×2 的矩阵和 1 个 2 × 1 2 \times 1 2×1 的矩阵相乘,得到的还是一个 2 × 1 2 \times 1 2×1 的矩阵;
  首先,利用递推公式填充 列向量 和 矩阵 :
[ f ( n ) ? ] = [ 1 1 ? ? ] [ f ( n − 1 ) f ( n − 2 ) ] \left[ \begin{matrix} f(n) \\ ? \end{matrix} \right] = \left[ \begin{matrix} 1 & 1 \\ ? &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f(n-1) \\ f(n-2)\end{matrix} \right] [f(n)?]=[1?1?][f(n1)f(n2)]  接下来利用列向量的传递性把带有问号的列向量补全,得到:
[ f ( n ) f ( n − 1 ) ] = [ 1 1 ? ? ] [ f ( n − 1 ) f ( n − 2 ) ] \left[ \begin{matrix} f(n) \\ f(n-1)\end{matrix} \right] = \left[ \begin{matrix} 1 & 1 \\ ? &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f(n-1) \\ f(n-2)\end{matrix} \right] [f(n)f(n1)]=[1?1?][f(n1)f(n2)]  再把带有问号的系数矩阵补全,得到:
[ f ( n ) f ( n − 1 ) ] = [ 1 1 1 0 ] [ f ( n − 1 ) f ( n − 2 ) ] \left[ \begin{matrix} f(n) \\ f(n-1)\end{matrix} \right] = \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f(n-1) \\ f(n-2)\end{matrix} \right] [f(n)f(n1)]=[1110][f(n1)f(n2)]  然后进行逐步化简,得到:
[ f ( n ) f ( n − 1 ) ] = [ 1 1 1 0 ] [ f ( n − 1 ) f ( n − 2 ) ] = [ 1 1 1 0 ] [ 1 1 1 0 ] [ f ( n − 2 ) f ( n − 3 ) ] = [ 1 1 1 0 ] ⋯ [ 1 1 1 0 ] ⏟ n − 1 [ f ( 1 ) f ( 0 ) ] \begin{aligned} \left[ \begin{matrix} f(n) \\ f(n-1)\end{matrix} \right] &= \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f(n-1) \\ f(n-2)\end{matrix} \right] \\ &= \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f(n-2) \\ f(n-3)\end{matrix} \right] \\ &=\underbrace{ \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 {\cdots}\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 }_{n-1} \left[ \begin{matrix} f(1) \\ f(0)\end{matrix} \right] \\ \end{aligned} [f(n)f(n1)]=[1110][f(n1)f(n2)]=[1110][1110][f(n2)f(n3)]=n1 [1110][1110][f(1)f(0)]  最后,根据矩阵乘法结合律,把前面的矩阵合并,得到:
[ f ( n ) f ( n − 1 ) ] = [ 1 1 1 0 ] n − 1 [ f ( 1 ) f ( 0 ) ] = A n − 1 [ 1 0 ] \begin{aligned} \left[ \begin{matrix} f(n) \\ f(n-1)\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1 & 1 \\ 1 & 0\end{matrix} \right]^{n-1}\left[ \begin{matrix} f(1) \\ f(0)\end{matrix} \right] \\ &=A^{n-1}\left[ \begin{matrix} 1 \\ 0 \end{matrix} \right] \end{aligned} [f(n)f(n1)]=[1110]n1[f(1)f(0)]=An1[10]  于是,只要利用矩阵二分快速幂求得 A n − 1 m o d    M A^{n-1} \mod M An1modM ,再乘上初始列向量 [ 1 0 ] \left[ \begin{matrix} 1 \\ 0 \end{matrix} \right] [10],得到的列向量的第一个元素就是问题的解了;
  事实上,只要列出状态转移方程,当 n n n 很大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矩阵二分快速幂进行递推式的求解了。
  有关矩阵二分的更加深入的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 矩阵快速幂。

八、区间DP

  有 n ( n ≤ 100 ) n(n \le 100) n(n100) 堆石子摆放成一排,第 i i i 堆的重量为 w i w_i wi,现要将石子有次序地合并成一堆。规定每次只能选相邻的二堆合并成新的一堆,合并的消耗为当前合并石子的总重量。试设计出一个算法,计算出将 n n n 堆石子合并成一堆的最小消耗。

  在思考用动态规划求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想想如果穷举所有方案,会是什么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第一个决策可以选择一对相邻石子进行合并,总共有 n − 1 n-1 n1 种情况;对于 5堆 石子的情况,第 1 次合并总共有 4 种选择:

  • 1)选择 第 1 堆 和 第 2 堆 的石子进行合并,如图所示:
  • 2)选择 第 2 堆 和 第 3 堆 的石子进行合并,如图所示:
  • 3)选择 第 3 堆 和 第 4 堆 的石子进行合并,如图所示:
  • 4)选择 第 4 堆 和 第 5 堆 的石子进行合并,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任意一种情况都会把石子变成 4 堆,然后就变成了求解 4 4 4 堆石子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同样方法,把石子变成 3 3 3 堆, 2 2 2 堆,最后变成 1 1 1 堆,从而求出问题的最终解。
      当然,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每次合并可以将石子堆数减一,总共进行 n − 1 n-1 n1 次合并,每个阶段可行的方案数都是乘法的关系,穷举的方案总数就是 ( n − 1 ) ! (n-1)! (n1)!
      例如,上面提到的剩下的这 4 堆石子,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枚举所有可行解的搜索树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用 ‘-’ 表示不同堆石子之间的分隔符,即 1-2-3-4 代表 4 堆的情况,12-3-4表示 第 1 堆 和第 2 堆 合并后的情况。对这么多种方案取总消耗最小的,正确性是一定可以保证的,因为我们枚举了所有情况,然而时间上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那么,如何来优化搜索呢?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当选出的两堆石子合并以后,它的重量变成了合并后的和,对于 n n n 堆石子,选择的 n − 1 n-1 n1 种合并方式,到达的都是不同的状态,无法进行状态存储。
      当没有头绪的时候,我们试着将问题反过来思考;我们发现这棵深度优先搜索树的所有叶子结点都是一样的,这就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突破口;对于 [ 1 , n ] [1, n] [1,n] 堆石子,假设已经合并了 n − 2 n-2 n2 次,必然只剩下 二堆石子,那么我们只需要合并最后一次,就可以把两堆石子变成一堆,假设合并最后一次的位置发生在 k k k,也就是最后剩下两堆分别为: [ 1 , k ] [1, k] [1,k] [ k + 1 , n ] [k+1, n] [k+1,n],如图二-2-1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这个时候 [ 1 , k ] [1, k] [1,k] [ k + 1 , n ] [k+1, n] [k+1,n] 已经各自合并成一堆了,所以我们把问题转换成了求 [ 1 , k ] [1, k] [1,k] 合并一堆的最小消耗,以及 [ k + 1 , n ] [k+1, n] [k+1,n] 合并成一堆的最小消耗;而这里 k k k 的取值范围为 [ 1 , n − 1 ] [1, n-1] [1,n1]
      利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将区间缩小成 1,就可以得到整个问题的解了。令 f [ i ] [ j ] f[i][j] f[i][j] 表示从 第 i i i 堆 石子到 第 j j j 堆 石子合并成一堆所花费的最小代价。   f [ i ] [ j ] = { 0 i = j min ⁡ k = i j − 1 ( f [ i ] [ k ] + f [ k + 1 ] [ j ] + c o s t ( i , j ) ) i ≠ j f[i][j] = \begin{cases} 0 & i=j\\ \min_{k=i}^{j-1}(f[i][k] + f[k+1][j] + cost(i,j)) & i \neq j\end{cases} f[i][j]={0mink=ij1(f[i][k]+f[k+1][j]+cost(i,j))i=ji=j
      其中 c o s t ( i , j ) = ∑ k = i j w k cost(i, j) = \sum_{k=i}^{j}w_k cost(i,j)=k=ijwk
      有了上面 “正难则反” 的解释,这个状态转移方程就很好理解了;
        1)当 i = j i=j i=j 时,由于 f [ i ] [ j ] f[i][j] f[i][j] 已经是一堆了,所以消耗自然就是 0 了;
        2)当 i ≠ j i \neq j i=j 时,我们需要把目前剩下的两堆合并成一堆,一堆是 f [ i ] [ k ] f[i][k] f[i][k] ,另一堆是 f [ k + 1 ] [ j ] f[k+1][j] f[k+1][j],这两堆合并的消耗就是 从 第 i i i 堆到第 j j j 堆的重量之和,即 c o s t ( i , j ) = ∑ k = i j w k cost(i, j) = \sum_{k=i}^{j}w_k cost(i,j)=k=ijwk,而对于合并方案,总共 k = j − i k=j-i k=ji 种选择,所以枚举 j − i j-i ji 次,取其中最小值就是答案了。
      通过记忆化搜索求解 f [ 1 ] [ n ] f[1][n] f[1][n] 就是最后的答案。
      如图所示的动图,展示的是迭代求解的顺序,灰色的格子代表无效状态,红色的格子代表为长度为 2 的区间,橙色的格子代表为长度为 3 的区间,金黄色的格子则代表长度为 4 的区间,黄色的格子代表我们最终要求的区间状态,即 f [ 1 ] [ 5 ] f[1][5] f[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关区间DP的更深入内容,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七)- 区间DP。

九、数位DP

  如果一个数的所有位数加起来是 10 10 10 的倍数, 则称之为 g o o d   n u m b e r good \ number good number,求区间 [ l , r ] ( 0 ≤ l ≤ r ≤ 1 0 18 ) [l, r](0 \le l \le r \le 10^{18}) [l,r](0lr1018) g o o d   n u m b e r good \ number good number 的个数;

  对于这个问题,朴素算法就是枚举区间里的每个数,并且判断可行性,时间复杂度为 o ( ( r − l ) c ) o((r-l)c) o((rl)c) c = 19 c=19 c=19,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对于区间 [ l , r ] [l, r] [l,r] 内求满足数量的数,可以利用差分法分解问题;
  假设 [ 0 , x ] [0, x] [0,x] 内的 g o o d   n u m b e r good \ number good number 数量为 g x g_x gx,那么区间 [ l , r ] [l, r] [l,r] 内的数量就是 g r − g l − 1 g_r - g_{l-1} grgl1;分别用同样的方法求出 g r g_r gr g l − 1 g_{l-1} gl1,再相减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一个数字 i i i 满足 i < x i < x i<x,那么 i i i 从高到低肯定出现某一位,使得这一位上的数值小于 x x x 对应位上的数值,并且之前的所有高位都和 x x x 上的位相等。
  举个例子,当 x = 1314 x = 1314 x=1314 时, i = 0 a b c i=0abc i=0abc i = 12 a b i=12ab i=12ab i = 130 a i=130a i=130a i = 1312 i=1312 i=1312,那么对于 i i i 而言,无论后面的字母取什么数字,都是满足 i < x i < x i<x 这个条件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要求 g 1314 g_{1314} g1314 的值,可以通过枚举高位:当最高位为0,那么问题就转化成 g 999 g_{999} g999 的子问题;当最高位为1,问题就转化成 g 314 g_{314} g314 的子问题。
   g 314 g_{314} g314 可以继续递归求解,而 g 999 g_{999} g999 由于每一位数字范围都是 [ 0 , 9 ] [0,9] [0,9],可以转换成一般的动态规划问题来求解。

  这里的前缀状态就对应了之前提到的 某些条件
  在这个问题中,前缀状态的描述为:一个数字前缀的各位数字之和对10取余(模)的值。前缀状态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题中,前缀状态的含义是:对于一个数 520 ,我们不需要记录 520 ,而只需要记录 7;对于 52013,我们不需要记录 52013,而只需要记录 1。这样就把原本海量的状态,变成了最多 10 个状态。
  根据以上的三个信息,我们可以从高位到低位枚举数字 i i i 的每一位,逐步把问题转化成小问题求解。
  我们可以定义 f ( n , s t , l i m ) f(n, st, lim) f(n,st,lim) 表示剩下还需要考虑 n n n 位数字,前面已经枚举的高位组成的前缀状态为 s t st st,且用 l i m lim lim 表示当前第 n n n 位是否能够取到最大值(对于 b b b 进制,最大值就是 b − 1 b-1 b1,比如 10 进制状态下,最大值就是 9) 时的数字个数。我们来仔细解释一下这三维代表的含义:

  • 1)当前枚举的位是 n n n 位, n n n 大的代表高位,小的代表低位;
  • 2) s t st st 就是前缀状态,在这个问题中,代表了所有已经枚举的高位(即数字前缀)的各位数字之和对10取余(模)。注意:我们并不关心前缀的每一位数字是什么,而只关心它们加和模10之后的值是什么。
  • 3) l i m = t r u e lim=true lim=true 表示的是已经枚举的高位中已经出现了某一位比给定 x x x 对应位小的数,那么后面枚举的每个数最大值就不再受 x x x 控制;否则,最大值就应该是 x x x 的对应位。举例说明,当十进制下的数 x = 1314 x = 1314 x=1314 时,枚举到高位前三位为 “131”, l i m = f a l s e lim = false lim=false, 那么第四位数字的区间取值就是 [ 0 , 4 ] [0,4] [0,4];而枚举到高位前三位为 “130” 时, l i m = t r u e lim = true lim=true,那么第四位数字的区间取值就是 [ 0 , 9 ] [0, 9] [0,9]
      所以,我们根据以上的状态,预处理 x x x 的每个数位,表示成十进制如下: x = d n d n − 1 . . . d 1 x = d_nd_{n-1}...d_1 x=dndn1...d1 (其中 d n d_n dn 代表最高位, d 1 d_1 d1 代表最低位)
      得出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f ( n , s t , l i m ) = ∑ k = 0 m a x v f ( n − 1 , ( s t + k ) m o d    10 , l i m   o r   ( k < m a x v ) ) \begin{aligned}& f(n, st, lim) \\ &= \sum_{k=0}^{maxv} f(n-1, (st+k) \mod 10, lim \ or \ (k < maxv))\end{aligned} f(n,st,lim)=k=0maxvf(n1,(st+k)mod10,lim or (k<maxv))
       k k k 表示第 n n n 位取什么数字,它的范围是 [ 0 , m a x v ] [0, maxv] [0,maxv]
       m a x v maxv maxv 表示第 n n n 位能够取到的最大值,它由 l i m lim lim 决定,即:
       m a x v = { 9 l i m = t r u e d n l i m = f a l s e maxv = \begin{cases}9 & lim = true\\d_n & lim = false\end{cases} maxv={9dnlim=truelim=false
      利用上述的状态转移方程,我们可以进行递归求解,并且当 n = 0 n=0 n=0 的时候为递归出口,由于数字要求满足所有数字位数之和为 10 10 10 的倍数,所以只有 s t = 0 st = 0 st=0 的情况为合法状态,换言之,当 n = 0 n=0 n=0 时,有: f ( 0 , x , l i m ) = { 1 x = 0 0 0 < x ≤ 9 f(0, x, lim) = \begin{cases} 1 & x = 0\\ 0 & 0 \lt x \le 9\end{cases} f(0,x,lim)={10x=00<x9  而我们需要求的,就是 f ( n , 0 , f a l s e ) f(n, 0, false) f(n,0,false)
      我们发现,如果按照以上的状态转移进行求解,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会有很多重叠子问题,所以需要进行记忆化,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个三维数组 f [ n ] [ s t ] [ l i m ] f[n][st][lim] f[n][st][lim] 来记忆化。
      当然,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 l i m lim lim 这个变量只有 t r u e true true f a l s e false false 两种取值,并且当它为 f a l s e false false 时,代表之前枚举的数的高位和所求区间 [ 0 , x ] [0, x] [0,x] 右端点中的 x x x 的高位保持完全一致,所以当 l i m = f a l s e lim = false lim=false 时,深度优先搜索树的分支最多只有 1 1 1 条,所以无须记忆化,每次直接算就可以。如图二-3-2所示的蓝色结点,就是那条唯一分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上所述,我们只需要用 f [ n ] [ s t ] f[n][st] f[n][st] 表示长度为 n n n,且每个数字的范围为 [ 0 , m a x v ] [0, maxv] [0,maxv],且前缀状态为 s t st st 的数字个数(这里 m a x v maxv maxv 和进制有关,如果是 b b b 进制,那么 m a x v = b − 1 maxv = b - 1 maxv=b1)。
  • f ( n , s t , f a l s e ) f(n, st, false) f(n,st,false) 采用普通深搜, f ( n , s t , t r u e ) f(n, st, true) f(n,st,true) 采用记忆化搜索。
      对于更加深入的数位DP的实现,可以参考:夜深人静写算法(二十九)- 数位DP。

十、状态压缩DP

  给出 g r a p h graph graph 为有 n ( n ≤ 12 ) n(n \le 12) n(n12) 个节点(编号为 0, 1, 2, …, n − 1 n-1 n1)的无向连通图。 g r a p h . l e n g t h = n graph.length = n graph.length=n,且只有节点 i i i j j j 连通时, j j j 不等于 i i i 时且在列表 g r a p h [ i ] graph[i] graph[i] 中恰好出现一次。返回能够访问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可以在任一节点 开始结束,也可以多次重访节点,并且可以重用边

  这是一个可重复访问的 旅行商问题。我们可以设计状态如下: f ( s t , e n , s t a t e ) f(st, en, state) f(st,en,state) 代表从 s t st st e n en en,且 经过的节点 的状态组合为 s t a t e state state 的最短路径。
  状态组合的含义是:经过二进制来压缩得到的一个数字,比如 经过的节点 为 0、1、4,则 s t a t e state state 的二进制表示为: ( 10011 ) 2 (10011)_2 (10011)2经过的节点 对应到状态 s t a t e state state 二进制表示的位为 1,其余位为 0。
  于是,我们明确以下几个定义:初始状态、最终状态、非法状态、中间状态。

初始状态
  初始状态 一定是我们确定了某个起点,想象一下,假设起点在 i i i,那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必然 s t a t e = 2 i state = 2^i state=2i。于是,我们可以认为起点在 i i i,终点在 i i i,状态为 2 i 2^i 2i 的最短路径为 0。也就是初始状态表示如下: f ( i , i , 2 i ) = 0   i ∈ [ 0 , n ) f(i, i, 2^i) = 0 \\ \ \\ i \in [0, n) f(i,i,2i)=0 i[0,n)

最终状态
  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告诉我们 起点终点,所以 起点终点 是不确定的,我们需要通过枚举来得出,所以最终状态 起点 i i i终点 j j j,状态为 2 n − 1 2^n-1 2n1(代表所有点都经过,二进制的每一位都为 1)。最终状态表示为: f ( i , j , 2 n − 1 )   i ∈ [ 0 , n ) , j ∈ [ 0 , n ) f(i, j, 2^n-1) \\ \ \\ i \in [0, n), j \in [0, n) f(i,j,2n1) i[0,n),j[0,n)

非法状态
  非法状态 就是 不可能从初始状态 通过 状态转移 到达的状态。我们设想一下,如果 f ( i , j , s t a t e ) f(i, j, state) f(i,j,state) s t a t e state state 的二进制的第 i i i 位为 0,或者第 j j j 位 为 0,则这个状态必然是非法的,它代表了两个矛盾的对立面。
  我们把非法状态下的最短路径定义成 i n f = 10000000 inf = 10000000 inf=10000000 即可。 f ( i , j , s t a t e ) = i n f f(i, j, state) = inf f(i,j,state)=inf
  其中 (state & (1<<i)) == 0或者(state & (1<<j)) == 0代表state的二进制表示的第 i i i j j j 位没有 1。

中间状态
  除了以上三种状态以外的状态,都成为中间状态。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 记忆化搜索,枚举所有的 f ( i , j , 2 n − 1 ) f(i, j, 2^n - 1) f(i,j,2n1) 的,求出一个最小值就是我们的答案了。状态数: O ( n 2 2 n ) O(n^22^n) O(n22n),状态转移: O ( n ) O(n) O(n),时间复杂度: O ( n 3 2 n ) O(n^32^n) O(n32n)

十一、斜率DP

  给定 n ( n ≤ 400000 ) n(n \le 400000) n(n400000) 个数 a n a_n an,现在需要将它们归类,每类至少 t ( 1 < t ≤ n ) t(1 < t \le n) t(1<tn) 个数。归在同一类的花费为每个数字减去最小那个数字之和。希望所有数归类后的总花费最小,求这个最小花费。

  首先贪心,排个序先。然后用 s u m [ i ] sum[i] sum[i] 代表前 i i i 个数的和,其中 s u m [ 0 ] = 0 sum[0]=0 sum[0]=0 d p [ i ] dp[i] dp[i] 代表前 i i i 个数字归完类后的最小花费,则容易列出状态转移方程:

  因为是排好序的,所以 a [ j + 1 ] a[j+1] a[j+1] a [ j + 1 : i ] a[j+1:i] a[j+1:i] 这个区间内最小的那个数,这是个 1 D / 1 D 1D/1D 1D/1D 问题,即状态数为 O ( n ) O(n) O(n),每个状态的转移成本为 O ( n ) O(n) O(n),所以总的算法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朴素算法如下:

  由于 n n n 的范围太大,需要优化。算法优化的本质就是让上述代码的第一层循环不变,减少第二层循环的状态转移过程。首先将状态转移方程进行移项,得到如下等式:

  看上去貌似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再来仔细看下这个式子:

  这样一看,基本上就能看懂分类依据了,红色代表自变量为i的函数,绿色代表自变量为j的函数,蓝色则是以 i i i j j j 为变量的函数,那么我们做进一步转化,使得该公式更加清晰。

  将 i i i j j j 为自变量的函数分别用b和y表示, k = i k=i k=i 代表斜率。于是,状态转移方程转化成了以 a [ j + 1 ] a[j+1] a[j+1] 为自变量, i i i 为斜率, d p [ i ] − s u m [ i ] dp[i]-sum[i] dp[i]sum[i] 为截距的直线方程。

  如上图所示,当 i i i 确定, j j j t t t 时,则代表的是一条斜率为 i i i,并且过点 T ( a [ t + 1 ] , d p [ t ] − s u m [ t ] + t ∗ a [ t + 1 ] ) T(a[t+1], dp[t]-sum[t]+t*a[t+1]) T(a[t+1],dp[t]sum[t]+ta[t+1]) 的直线。

  更加一般地,当 i i i 确定, j j j 取不同值时,则这个平面上会出现一系列平行的直线,他们的斜率都是 i i i。因为 i i i 是确定的,并且所有直线的斜率就是 i i i,所以所有直线相互平行;又由于 j j j 的不同,直线经过不同的点,所以只要是两条不重合的平行直线,截距必然不同,而截距 b = d p [ i ] − s u m [ i ] b=dp[i]-sum[i] b=dp[i]sum[i],即 d p [ i ] = b + s u m [ i ] dp[i]=b+sum[i] dp[i]=b+sum[i];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dp[i]的最小值一定出现在最下面的那条直线上(因为最下面的直线截距最小)。
  接下来,我们分析几条比较重要的性质:
  第一条:维护“下凸”折线

  如图所示,A、B、C三个点,其中B点位于AC直线之上,即为一个“上凸”点。然后我们连接AC两点,绘制所有的斜率小于K(A,C)的直线(图中绿色直线),发现截距最小的一定是经过点A的直线(想象一下,图中三根绿色的直线一起动起来的情况);然后绘制所有的斜率大于K(A,C)的直线(图中红色直线),发现截距最小的一定是经过C的直线。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用A、B、C进行状态转移时,B永远是一个无用的状态转移。
  由于任意三点不能出现“上凸”。所以,所有用于状态转移的点必须是一条“下凸”折线,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每个点都代表了向dp[i]进行状态转移的dp[j]。从图中可以看出,“下凸”折线满足每段折线斜率单调递增。那么如何维护这段“下凸”折线?
  我们采用双端队列来维护,由于它存储结构的单调性(斜率单调),又称为“单调队列”。deq[]代表单调队列的数据域,headtail分别表示它的两个指针,当 headtail相等则代表单调队列为空,初始化head=tail=0deq[]中的每个元素存的是原数组的下标,因为通过下标就能计算出坐标图中点的 x-y坐标,也就能计算相邻两点之间的斜率了。
  那么每次我们将一个可行的转移状态j放入单调队列之前,先判断它的加入能否保证斜率单调递增,如果不能则将单调队列尾元素删除,依次往复,最后将这个点放入单调队列尾部,这样一条“下凸”折线就算维护完毕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一步操作同样可以用“栈”这种数据结构来完成。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为什么用双端队列不用栈。
  第二条:“永不录用”点的剔除
  “永不录用”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那么哪些点是“永不录用”点?,还是来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每次枚举状态i时是递增的枚举(之前那段代码的第一个for循环),也就是说斜率一定是越来越大,那么从图中可以看出,那些斜率小于i的折线上的点(灰色点)如果要经过斜率为i的直线(图中绿色直线的平行线),则产生的截距必然不会比图中绿色直线的更小,也就是灰色点都可以删除了。
  这些可以删除的灰色点就是“永不录用”点。“永不录用”点更加官方的说法,就是单调队列里的折线中,所有斜率小于i的折线的左端点。由于单调队列的斜率单调性,所以删除点的操作可以从左往右进行,这就是为什么之前不用栈来维护的根本原因。如果维护折线用的是栈,则最左边的点势必在栈底,而栈这种数据结构只能获取栈顶元素。

十二、连通性DP

  我觉得你应该也看不到这里,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请在评论区说一句:“我看到了!”。那我只能说:草率了。
  这应该是 ACM 中最难的动态规划问题了,所以我打算专门拿一篇文章来讲它,放心吧,职场面试一定不会考,如果考到了,那么面试官一定是想秀一下演技。


  关于 「 动态规划 」 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 「 电脑版主页 」找到作者的「 联系方式 」 ,线上沟通交流。


  有关🌳《画解数据结构》🌳 的源码均开源,链接如下:《画解数据结构》



  相信看我文章的大多数都是「 大学生 」,能上大学的都是「 精英 」,那么我们自然要「 精益求精 」,如果你还是「 大一 」,那么太好了,你拥有大把时间,当然你可以选择「 刷剧 」,然而,「 学好算法 」,三年后的你自然「 不能同日而语 」
  那么这里,我整理了「 几十个基础算法 」 的分类,点击开启:

🌌《算法入门指引》🌌

  如果链接被屏蔽,或者有权限问题,可以私聊作者解决。
  大致题集一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让这件事情变得有趣,以及 「 照顾初学者 」,目前题目只开放最简单的算法 「 枚举系列 」 (包括: 线性枚举、双指针、前缀和、二分枚举、三分枚举),当有 一半成员刷完 「 枚举系列 」 的所有题以后,会开放下个章节,等这套题全部刷完,你还在群里,那么你就会成为 「 夜深人静写算法 」专家团 的一员。
  不要小看这个专家团,三年之后,你将会是别人 望尘莫及 的存在。如果要加入,可以联系我,考虑到大家都是学生, 没有「 主要经济来源 」,在你成为神的路上, 「 不会索取任何 」

🔥让天下没有难学的算法🔥

C语言免费动漫教程,和我一起打卡!
🌞《光天化日学C语言》🌞

入门级C语言真题汇总
🧡《C语言入门100例》🧡

几张动图学会一种数据结构
🌳《画解数据结构》🌳

组团学习,抱团生长
🌌《算法入门指引》🌌

竞赛选手金典图文教程
💜《夜深人静写算法》💜

粉丝专属福利

语言入门(基础):《光天化日学C语言》示例代码全解析
语言训练(进阶):《C语言入门100例》精装版
数据结构(大学):《画解数据结构》源码
算法入门(职场):《算法入门》指引
算法进阶(竞赛):《夜深人静写算法》算法模板

  验证码可在公号取。如果还有上学、竞赛、职场上的问题,以及更多资源的获取,可以 「 私聊 」作者,或者通过「 电脑版主页左侧 」找到作者的的「 联系方式 」 进行交流探讨。
  如果你满足如下:
   ( 1 ) (1) (1) 有强烈欲望「 想要学好C语言 」的人
   ( 2 ) (2) (2) 有强烈欲望「 想要学好C++ 」的人
   ( 3 ) (3) (3) 有强烈欲望「 想要学好数据结构 」的人
   ( 4 ) (4) (4) 有强烈欲望「 想学好算法 」的人
   ( 5 ) (5) (5) 有强烈欲望「 想进大厂 」的人
  如果你满足以上任意一点,那么,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啦!
  🔥联系作者,或者扫作者主页二维码加群,加入我们吧🔥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27847.html

状态  背包  物品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