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阅读》 » 正文

为什么HashMap的加载因子一定是0.75?而不是0.8,0.6?_沉默王二

16 人参与  2022年01月30日 13:59  分类 : 《休闲阅读》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JDK 8 中的 HashMap 是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的,我们要想往 HashMap 中放数据或者取数据,就需要确定数据在数组中的下标。

先把数据的键进行一次 hash: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再做一次取模运算确定下标:

i = (n - 1) & hash

哈希表这样的数据结构容易产生两个问题:

  • 数组的容量过小,经过哈希计算后的下标,容易出现冲突;
  • 数组的容量过大,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

加载因子是用来表示 HashMap 中数据的填满程度:

加载因子 = 填入哈希表中的数据个数 / 哈希表的长度

这就意味着:

  • 加载因子越小,填满的数据就越少,哈希冲突的几率就减少了,但浪费了空间,而且还会提高扩容的触发几率;
  • 加载因子越大,填满的数据就越多,空间利用率就高,但哈希冲突的几率就变大了。

好难!!!!

这就必须在“哈希冲突”与“空间利用率”两者之间有所取舍,尽量保持平衡,谁也不碍着谁。

我们知道,HashMap 是通过拉链法来解决哈希冲突的。

为了减少哈希冲突发生的概率,当 HashMap 的数组长度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就会触发扩容(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HashMap 的扩容机制),扩容后会将之前小数组中的元素转移到大数组中,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操作。

这个临界值由什么来确定呢?

临界值 = 初始容量 * 加载因子

一开始,HashMap 的容量是 16: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加载因子是 0.75: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也就是说,当 16*0.75=12 时,会触发扩容机制。

为什么加载因子会选择 0.75 呢?为什么不是0.8、0.6呢?

这跟统计学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泊松分布有关。

是时候上维基百科了:

泊松分布,是一种统计与概率学里常见到的离散概率分布,由法国数学家西莫恩·德尼·泊松在1838年时提出。它会对随机事件的发生次数进行建模,适用于涉及计算在给定的时间段、距离、面积等范围内发生随机事件的次数的应用情形。

阮一峰老师曾在一篇博文中详细的介绍了泊松分布和指数分布,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链接: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6/poisson-distribution.html

具体是用这么一个公式来表示的。

等号的左边,P 表示概率,N表示某种函数关系,t 表示时间,n 表示数量。

在 HashMap 的 doc 文档里,曾有这么一段描述:

Because TreeNodes are about twice the size of regular nodes, we
use them only when bins contain enough nodes to warrant use
(see TREEIFY_THRESHOLD). And when they become too small (due to
removal or resizing) they are converted back to plain bins.  In
usages with well-distributed user hashCodes, tree bins are
rarely used.  Ideally, under random hashCodes, the frequency of
nodes in bins follows a Poisson distribu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isson_distribution) with a
parameter of about 0.5 on average for the default resizing
threshold of 0.75, although with a large variance because of
resizing granularity. Ignoring variance, the expected
occurrences of list size k are (exp(-0.5) * pow(0.5, k) /
factorial(k)). The first values are:
0:    0.60653066
1:    0.30326533
2:    0.07581633
3:    0.01263606
4:    0.00157952
5:    0.00015795
6:    0.00001316
7:    0.00000094
8:    0.00000006
more: less than 1 in ten million

大致的意思就是:

因为 TreeNode(红黑树)的大小约为链表节点的两倍,所以我们只有在一个拉链已经拉了足够节点的时候才会转为tree(参考TREEIFY_THRESHOLD)。并且,当这个hash桶的节点因为移除或者扩容后resize数量变小的时候,我们会将树再转为拉链。如果一个用户的数据的hashcode值分布得很均匀的话,就会很少使用到红黑树。

理想情况下,我们使用随机的hashcode值,加载因子为0.75情况,尽管由于粒度调整会产生较大的方差,节点的分布频率仍然会服从参数为0.5的泊松分布。链表的长度为 8 发生的概率仅有 0.00000006。

虽然这段话的本意更多的是表示 jdk 8中为什么拉链长度超过8的时候进行了红黑树转换,但提到了 0.75 这个加载因子——但这并不是为什么加载因子是 0.75 的答案。

为了搞清楚到底为什么,我看到了这篇文章:

参考链接: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3308658

里面提到了一个概念:二项分布(二哥概率论没学好,只能简单说一说)。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结果的概率只有2种情况,和抛硬币一样,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为此,我们做了 N 次实验,那么在每次试验中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并且每次实验是独立的,不同实验之间互不影响,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以此理论为基础,我们来做这样的实验:我们往哈希表中扔数据,如果发生哈希冲突就为失败,否则为成功。

我们可以设想,实验的hash值是随机的,并且经过hash运算的键都会映射到hash表的地址空间上,那么这个结果也是随机的。所以,每次put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在扔一个16面(我们先假设默认长度为16)的骰子,扔骰子实验那肯定是相互独立的。碰撞发生即扔了n次有出现重复数字。

然后,我们的目的是啥呢?

就是掷了k次骰子,没有一次是相同的概率,需要尽可能的大些,一般意义上我们肯定要大于0.5(这个数是个理想数,但是我是能接受的)。

于是,n次事件里面,碰撞为0的概率,由上面公式得:

这个概率值需要大于0.5,我们认为这样的hashmap可以提供很低的碰撞率。所以:

这时候,我们对于该公式其实最想求的时候长度s的时候,n为多少次就应该进行扩容了?而负载因子则是 n / s n/s n/s的值。所以推导如下:

所以可以得到

其中

这就是一个求 ∞⋅0函数极限问题,这里我们先令 s = m + 1 ( m → ∞ ) s = m+1(m \to \infty) s=m+1m则转化为

我们再令 x = 1 m ( x → 0 ) x = \frac{1}{m} (x \to 0) x=m1x0 则有,

所以,

考虑到 HashMap的容量有一个要求:它必须是2的n 次幂(这个之前的文章讲过了,点击链接回去可以再温故一下)。当加载因子选择了0.75就可以保证它与容量的乘积为整数。

16*0.75=12
32*0.75=24

除了 0.75,0.5~1 之间还有 0.625(5/8)、0.875(7/8)可选,从中位数的角度,挑 0.75 比较完美。另外,维基百科上说,拉链法(解决哈希冲突的一种)的加载因子最好限制在 0.7-0.8以下,超过0.8,查表时的CPU缓存不命中(cache missing)会按照指数曲线上升。

综上,0.75 是个比较完美的选择。


本文 GitHub 上已同步,有 GitHub 账号的小伙伴,记得给二哥安排一波 star 呀!冲 GitHub 的 trending 榜单,求求各位了。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itwanger/toBeBetterJavaer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34119.html

因子  概率  加载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