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算法第六期——DFS初入门(深度优先搜索)(Python)

26 人参与  2024年04月13日 13:02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目录 

一、蛮力的技术:搜索

1.1、【暴力法】

1.2、蛮力的基本方法——扫描

二、搜索的基本方法

2.1、BFS:一群老鼠走迷宫

2.2、DFS:一只老鼠走迷宫 

2.3、BFS和DFS的异同 

三、DFS详解

3.1、DFS访问示例

3.2、 DFS基础: 递归和记忆化搜索

3.2.1 递归——斐波那契数列

3.2.2改进递归:记忆化

3.3、DFS的常见操作

四、DFS的代码框架

五、例题:搜索和输出所有路径

5.1、样例分析 

5.2、DFS搜索所有路径

5.3、代码展示 

六、总结


一、蛮力的技术:搜索

搜索:“暴力法”算法思想的具体实现搜索:“通用”的方法。一个问题,如果比较难,那么先尝试一下搜索,或许能启发出更好的算法技巧:竞赛时遇到不会的难题,用搜索提交一下,有一部分判题数据很弱,得分了! 

1.1、【暴力法】

暴力法(Brute force,又译为蛮力法):把所有可能性都列举出来,一 一 验证。简单直接,依靠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蛮力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算法设计技术:

(1)、理论上,蛮力法可以解决可计算领域的各种问题

(2)、蛮力法经常用来解决一些较小规模的问题

(3)、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蛮力法可以产生一些合理的算法,具备一些实用价值,而且不受问题规模的限制。

(4)、蛮力法可以作为某类问题时间性能的底限(基准),来衡量同样问题的更高效算法

1.2、暴力的基本方法——扫描

关键——依次处理所有元素

基本的扫描技术——遍历

集合的遍历(也可以用前面提到过的用二进制模拟计算)线性表的遍历(数组、链表、队列、栈)树的遍历图的遍历(树是特殊的图)

树和图的遍历比较复杂,一般用DFSBFS来搜索 

二、搜索的基本方法

【BFS]】Breadth-First Search,宽度优先搜索,或称为广度优先搜索
【DFS】Depth-First Search,深度优先搜索

2.1、BFS:一群老鼠走迷宫 

老鼠无限多;在每个路口,都派出部分老鼠探索所有没走过的路;走某条路的老鼠,如果碰壁无法前行,就停下;如果到达的路口已经有别的老鼠探索过了,也停下所有的道路都会走到,而且不会重复 。

 特点:全面扩散,逐层递进 

用途:解决起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步数)的问题 

2.2、DFS:一只老鼠走迷宫 

只有一只老鼠;在每个路口,都选择先走右边(当然,选择先走左边也可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碰壁无法再继续往前走,回退一步,这一次走左边,然后继续往下走;能走遍所有的路,而且不会重复 (回退不算重复) 。

特点:一路到底,逐层回退 

用途:解决输出起始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的问题 

2.3、BFS和DFS的异同 

相同点:搜索整个空间 ;

不同点:

DFS:一路往最深的地方走;BFS:一层一层往外扩散

DFS空间占用少,BFS时间效率高

三、DFS详解

3.1、DFS访问示例

设先访问左节点,后访问右节点;模拟老鼠走迷宫 访问顺序:{ E B A D C G F I H },如下图:

补充:如果是BFS的访问就简单多了,访问顺序:E→BG→ADFI→CH(一层一层的访问)

这个访问方式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先序遍历 ,我们回顾一下那个小人:沿着外围跑一圈(直到跑回根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DFS基础: 递归和记忆化搜索

形式上,递归函数是“自己调用自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递归有两个过程:递归前进、递归返回(回溯) 

①把大问题逐步缩小,直到变成最小的同类问题的过程,而最后的小问题的解是已知的,一般是给定的初始条件
②到达最小问题后,再“回溯”,把小问题的解逐个带回给更大的问题,最终最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递归的过程中,由于大问题和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完全一样,那么大问题的代码和小问题的代码可以写成一样。一个递归函数,直接调用自己,实现了程序的复用。

3.2.1 递归——斐波那契数列

递推式: f(n) = f(n-1) + f(n-2)

打印第20个项: 

fib=[0]*25fib[1]=1fib[2]=1for i in range(3,21):    fib[i]=fib[i-1]+fib[i-2]print(fib[20])        # 6765

改用递归来实现

def fib(n):    global cnt       # 全局变量    cnt += 1         # 统计执行了多少次递归    if n==1 or n==2: # #到达终止条件,即最小问题        return 1    return fib(n-1)+fib(n-2) #递归调用自己2次,复杂度0(2的n次方)cnt =0print(fib(20))       # 6765print(cnt)           # 递归了cnt=13529次

函数fib(20)计算斐波那契数
递归过程:

递归前进:fib(20) = fb(19) + fb(18)递归前进:fib(19) = fib(18) + fib(17)递归前进:fib(18) = fib(17) + fib(16)…………………………………………递归前进: fib(3) = fib(2) + fib(1)

到达终止条件: fib(2)= 1,fib(1) = 1 

递归返回 (回溯):fib(3) = fib(2) + fib(1) =1+1=2递归返回 (回溯):fib(4) = fib(3) + fib(2) =2+1=3……………………………………………………递归返回 (回溯) :fib(20)=fib(19)+fib(18)=4181+2584=6765

提问: 递推和递归两种代码,结果一样,计算量差别巨大?(递推代码:一个for循环,计算20次。递归代码: 计算第20个斐波那契数,共计算cnt = 13529次)

代码低效的原因:
return fib (n-1) + fib (n-2)  递归调用了自己2次,倍增
计算fib(n)时,共执行了O(2^n)次递归
不过,很多递归函数只调用自己一次,不会额外增加计算量。

3.2.2改进递归:记忆化

递归的过程中做了重复工作,例如fb(3)计算了2次,其实只算1次就够了。为避免递归时重复计算,可以在子问题得到解决时,就保存结果再次需要这个结果时,直接返回保存的结果就行了,不继续递归下去这种存储已经解决的子问题结果的技术称为“记忆化”(Memoization) 记忆化是递归的常用优化技术。动态规划也常常用递归写代码,记忆化也是动态规划的关键技术。
import syssys.setrecursionlimit(30000)   #设置递归深度def fib(n) :    global cnt    cnt += 1    if n==1 or n==2:        data[n]=1        return data[n]    if data[n] != 0:            # 已经保存过,直接用        return data[n]    data[n] = fib(n-1)+fib(n-2) # 没有保存的,计算完后保存到data    return data[n]data=[0]*3005                   # 存储结果cnt =0print(fib(3000))   # 约等于4*10的626次方print(cnt)         # 递归次数,cnt=5997

 递归的关键问题:递归深度不能太大。Python默认递归深度1000,如果递归深度太大,提示“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in comparison”。    可以用sys.setrecursionlimit( )来扩展递归深度,因为常常有深度大于1000的递归题目

3.3、DFS的常见操作

DFS的代码比BFS更简短。

DFS的主要操作:

时间戳

DFS序树深度子树节点数中序输出先序输出后序输出

后面三个在之前二叉树部分已经讲过啦!!! 

注:这部分在后面文章会详细讲解!

四、DFS的代码框架(重点!!!)

DFS的框架,请在大量编码的基础上,再回头体会这个框架的作用。

ans                         #答案,用全局变量表示def dfs(层数,其他参数):    if 出局判断:             #到达最底层,或者满足条件退出(递归结束条件)        更新答案             #答案一般用全局变量表示        return             #返回到上一层    剪枝                    #在进一步DFS之前剪枝    # DFS主程序    for(枚举下一层可能的情况):      # 对每一个情况继续DFS            if used[i] == 0:          # 如果状态i没有用过,就可以进入下一层            used[i] =1            #  标记状态i,表示已经用过,在更底层不能再使用            dfs(层数+1,其他参数)   # 下一层            used[i] = 0           # 恢复状态,从底层状态进行回溯时,不影响上一层对这个状态的使用    return                        # 返回到上一层

DFS:保护现场、恢复现场(记忆化):

第11行的used[i] = 1,称为“保存现场”,或“占有现场”

第13行的used[i] = 0,称为“恢复现场”,或“释放现场”

 上面框架可以简写为:

def dfs():    if ():            # 搜索结束条件        ()            # 记录一些结果        return    if():             # 剪枝部分        return    for next in ():        ()            # 遍历下一层的路径        dfs(next)     # 递归下一层        ()            # 回溯恢复现场

DFS函数的要素:

终止条件剪枝(不一定每道题都有):可行性剪枝、重复性剪枝、最优性剪枝递归搜索下一层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 

五、例题:搜索和输出所有路径

【题目描述】给出一张图,输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
【输入描述】第一行是整数n,m,分别是行数和列数。后面n行,每行m个符号。'@’是起点,’*’是终点,’·’能走,’#’是墙壁不能走。在每一步,都按左-上-右-下的顺序搜索。在样例中,左上角坐标(0,0),起点坐标(1,1),终点坐标(0,2)。1<n, m <7。
【输出描述】输出所有的路径。坐标(i,j)用ij表示,例如坐标(0,2)表示为02。从左到右是i,从上到下是j。

【输入样例】

5 3.#.#@.*.....#.#

【输出样例】

from 11 to 021: 11->21->22->12->022: 11->21->22->12->13->03->023: 11->21->22->23->13->03->024: 11->21->22->23->13->12->025:11->12->026: 11->12->22->23->13->03->027:11->12->13->03->02

注:这道题需要输出所有路径,但一般比赛题目只要求输出字典序最小的路径。 

5.1、样例分析 

【第一条路经】

从起点(1,1)出发,查询它的“左-上-右-下”哪个方向能走,发现“左-上”不能走,可以走“右”。第一步走到右边的(2,1)。然后从(2,1)继续走,它可以向上走到(2,0),但是后面就走不通了,退回来改走下面的(2,2)。逐步深入走到终点,最后得到一条从起点(1,1)到终点(0,2)的路径“11->21->22->12->02”。 

在这次DFS深入过程中,这条路径上曾经路过的点被“保存现场”,不允许再次经过。

例如上图,当从(2,1)走到(2,2)后,(2,1)被“保护现场”,所有不能再退回(2,1)。

到达终点后,从终点退回,回溯寻找下一个路径。退回后“恢复现场”。

例如下图,到达终点后,才可从终点退到(1,2) ,终点(2,0)被“恢复现场”。

【第二条路经】
搜到一条路径后,从终点(0,2)退回到(1,2),继续走到(1,3)、(0,3)、(0,2)。 

 

 退回到(1,2)后,往上,往右都被“保护现场”,只能往下走到(1,3) ,再往左到(0,3),往左走不通,往上到终点。

 【第三条路经】

从终点(0,2)一路退回到(2,2)后,才找到新路径。在退回的过程中,原来被“保存现场的”(0,3)、(1,3)、(0,2),重新被“恢复现场”,允许被经过。例如(1,3),在第二条路径中曾用过,这次再搜新路径时,在第三条路径中重新经过了它。如果不“恢复现场”,这个点就不能在新路径中重新用了。

【第四条路径】 

5.2、DFS搜索所有路径

         “保存现场”的作用:禁止重复使用。当搜索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时,这条路径上经过的点,不能重复经过,否则就兜圈子了,所以路径上的点需要“保存现场”,禁止再经过它。没有经过的点,或者碰壁后退回的点,都不能“保存现场”,这些点可能后面会进入这条路径。

        “恢复现场”的作用:当重新搜新的路径时,方法是从终点(或碰壁的点) 沿着旧路径逐步退回,每退回一个点,就对这个点“恢复现场”,允许新路径重新经过这个点。

5.3、代码展示 

路径有很多条,需要记录每条路径然后打印,这个代码使用了“输出最短路径的简单方法”:每到一个点,就在这个点上记录从起点到这个点的路径。 p[ ][ ]记录路径,p[ i ][ j ]字符串记录了从起点到点(i,j)的完整路径。第14行把新的点(nx,ny)加入到这个路径。这种方法浪费空间,适用于小图。
def dfs(x, y):    global num    for i in range(0, 4):    # 每次搜索有四个方向可以选择        dir = [(-1, 0), (0, -1), (1, 0), (0, 1)]             # 四个方向左、上、右、下        nx, ny = x + dir[i][0], y + dir[i][1]                # 新坐标        if nx < 0 or nx >= hx or ny < 0 or ny > wy:          # 判断出局:不在地图内            continue                                         # 换个方向,继续找下一个路径        if mp[nx][ny]== '*':                                 # 到达终点一次            num += 1            print("%d:%s->%d%d" % (num, p[x][y], nx, ny))    # 打印路径:起点到上一个点的路径->终点            continue                                         # 换个方向,继续找下一个路径        if mp[nx][ny]== ".":                                 # 可以走的路            mp[nx][ny]="#"                                   # 保存现场(用#表示)。这个点在这次更深的dfs中不能再用            p[nx][ny] = p[x][y] + '->' + str(nx) + str(ny)   # 记录路径:起点到上一个点的路径——>下一个点            dfs(nx, ny)            mp[nx][ny] = '.'                                 # 恢复现场。回溯之后,这个点可以再次用num = 0                     # 统计路径个数wy, hx = map(int, input().split())  #Wy行,Hx列。a = [""] * 10                       # 用来保存迷宫for i in range(wy):                 #  读迷宫,每次读一行    a[i] = list(input())mp = [[' '] * 10 for i in range(10)]  #二维矩阵mp[][]表示迷宫# 把a存到mp中(x,y颠倒,因为第一维坐标是y,第二维坐标是x);找到起点和终点for x in range(hx):    for y in range(wy):        mp[x][y] = a[y][x]        if mp[x][y] == '@': sx = x; sy = y  #  起点        if mp[x][y] == "*": tx = x; ty = y  #  终点print("from %d%d to %d%d" % (sx, sy, tx, ty))p = [[''] * 10 for i in range(10)]          # 记录从起点到点path[i][i]的路径p[sx][sy] = str(sx) + str(sy)               # 把起点存进路劲dfs(sx, sy)                                 # 从起点开始搜索并输出所有的路径

六、总结

        搜所有的路径,应该用DFS;如果只搜最短路径,应该用BFS。在一张图上,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读者可以用上面的代码试试一个8x8的图,看看路径总数是多少。但是搜最短的路径就比较简单,并不需要把所有路径搜出来之后再比较得到最短路。用BFS可以极快地搜到最短路。DFS适合用来处理暴力搜所有情况的题目。 

本文参考罗勇军老师的蓝桥云课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9475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