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阅读》 » 正文

CCF-CSP真题《202309-3 梯度求解》思路+python,c++满分题解

10 人参与  2024年03月26日 16:45  分类 : 《休闲阅读》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想查看其他题的真题及题解的同学可以前往查看:CCF-CSP真题附题解大全

试题编号:202309-3
试题名称:梯度求解
时间限制:1.0s
内存限制:512.0MB
问题描述:

背景

西西艾弗岛运营公司近期在大力推广智能化市政管理系统。这套系统是由西西艾弗岛信息中心研发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详细评估岛上各处的市政设施的状况,来指导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套智能化的传感器网络,它能够自动地对岛上的市政设施进行评估。对市政设施的维护是需要一定成本的,而年久失修的市政设施也可能给岛上的居民造成损失。为了能够平衡成本和收益,信息中心研发了一款数学模型,描述这些变量和损益之间的复杂数学关系。要想得到最优化的成本,就要依靠梯度下降算法来求解。

梯度下降算法中,求解函数在一点处对某一自变量的偏导数是十分重要的。小 C 负责实现这个功能,但是具体的技术实现,他还是一头雾水,希望你来帮助他完成这个任务。

问题描述

设被求算的函数 u=f(x1,x2,…,xn),本题目要求你求出 u 对 xi 在 (a1,a2,…,an) 处的偏导数 ∂u∂xi(a1,a2,…,an)。

求算多元函数在一点处对某一自变量的偏导数的方法是:将函数的该自变量视为单一自变量,其余自变量认为是常数,运用一元函数求导的方法求出该偏导数表达式,再代入被求算的点的坐标即可。

例如,要求算 u=x1⋅x1⋅x2 对 x1 在 (1,2) 处的偏导数,可以将 x2 视为常数,依次应用求导公式。先应用乘法的求导公式:(x1⋅(x1⋅x2))′=x1′(x1⋅x2)+x1(x1⋅x2)′;再应用常数与变量相乘的求导公式,得到 x1′⋅x1⋅x2+x1⋅x2⋅x1′;最后应用公式 x′=1 得到 1⋅x1⋅x2+x1⋅x2⋅1。整理得 ∂u∂x1=2x2⋅x1。再代入 (1,2) 得到 ∂u∂x1(1,2)=4。

常见的求导公式有:

(是常数)c′=0 (c是常数)x′=1(u+v)′=u′+v′(是常数)(cu)′=cu′ (c是常数)(u−v)′=u′−v′(uv)′=u′v+uv′

本题目中,你需要求解的函数 f 仅由常数、自变量和它们的加法、减法、乘法组成。且为程序识读方便,函数表达式已经被整理为逆波兰式(后缀表达式)的形式。例如,x1⋅x1⋅x2 的逆波兰式为 x1 x1 * x2 *。逆波兰式即为表达式树的后序遍历的结果。若要从逆波兰式还原原始计算算式,可以按照这一方法进行:假设存在一个空栈 S,依次读取逆波兰式的每一个元素,若读取到的是变量或常量,则将其压入 S 中;若读取到的是计算符号,则从 S 中取出两个元素,进行相应运算,再将结果压入 S 中。最后,若 S 中存在唯一的元素,则该表达式合法,其值即为该元素的值。例如对于逆波兰式 x1 x1 * x2 *,按上述方法读取,栈 S 的变化情况依次为(左侧是栈底,右侧是栈顶):

x1;x1,x1;(x1⋅x1);(x1⋅x1),x2;((x1⋅x1)⋅x2)。

输入格式

从标准输入读入数据。

输入的第一行是由空格分隔的两个正整数 n、m,分别表示要求解函数中所含自变量的个数和要求解的偏导数的个数。

输入的第二行是一个逆波兰式,表示要求解的函数 f。其中,每个元素用一个空格分隔,每个元素可能是:

一个自变量 xi,用字符 x 后接一个正整数表示,表示第 i 个自变量,其中 i=1,2,…,n。例如,x1 表示第一个自变量 x1。一个整常数,用十进制整数表示,其值在 −105 到 105 之间。一个运算符,用 + 表示加法,- 表示减法,* 表示乘法。

输入的第三行到第 m+2 行,每行有 n+1 个用空格分隔的整数。其中第一个整数是要求偏导数的自变量的编号 i=1,2,…,n,随后的整数是要求算的点的坐标 a1,a2,…,an。
输入数据保证,对于所有的 i=1,2,…,n,ai 都在 −105 到 105 之间。

输出格式

输出到标准输出中。

输出 m 行,每行一个整数,表示对应的偏导数对 109+7 取模的结果。即若结果为 y,输出为 k,则保证存在整数 t,满足 y=k+t⋅(109+7) 且 0≤k<109+7。

样例 1 输入

2 2
x1 x1 x1 * x2 + *
1 2 3
2 3 4

样例 1 输出

15
3

样例 1 说明

读取逆波兰式,可得被求导的式子是:u=x1⋅(x1⋅x1+x2),即 u=x13+x1x2。

对 x1 求偏导得 ∂u∂x1=3x12+x2。代入 (2,3) 得到 ∂u∂x1(2,3)=15。

对 x2 求偏导得 ∂u∂x2=x1。代入 (3,4) 得到 ∂u∂x2(3,4)=3。

样例 2 输入

3 5
x2 x2 * x2 * 0 + -100000 -100000 * x2 * -
3 100000 100000 100000
2 0 0 0
2 0 -1 0
2 0 1 0
2 0 100000 0

样例 2 输出

0
70
73
73
999999867

样例 2 说明

读取逆波兰式,可得被求导的式子是:u=x2⋅x2⋅x2+0−(−105)⋅(−105)⋅x2,即 u=x23−1010x2。

因为 u 中实际上不含 x1 和 x3,对这两者求偏导结果均为 0。

对 x2 求偏导得 ∂u∂x2=3x22−1010。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测试点nm表达式的性质
1, 2=1≤100仅含有 1 个元素
3, 4=1≤100仅含有一个运算符
5, 6≤10≤100含有不超过 120 个元素,且不含乘法
7, 8≤10≤100含有不超过 120 个元素
9, 10≤100≤100含有不超过 120 个元素

提示

C++ 中可以使用 std::getline(std::cin, str) 读入字符串直到行尾。

当计算整数 n 对 M 的模时,若 n 为负数,需要注意将结果调整至区间 [0,M) 内。

真题来源:梯度求解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如此编码进去进行练习提交

 c++满分题解:

#include <bits/stdc++.h>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o = 1e9+7;#define CONST -1#define VAR -2#define OP -3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cin.tie(0);    cout.tie(0);    string s;    int n, m;    cin >> n >> m;    getline(cin, s); // '\n'    getline(cin, s);    istringstream qwq(s);    vector<int> l;    vector<int> r;    vector<int> info;    vector<int> kind;    stack<int> id;    int node_id = 0;    while(getline(qwq, s, ' ')){        if (s.size() == 1 && (s[0] == '+' || s[0] == '*' || s[0] == '-')){            int rson = id.top();            id.pop();            int lson = id.top();            id.pop();            l.push_back(lson);            r.push_back(rson);            info.push_back(s[0]);            kind.push_back(OP);             id.push(node_id);            ++ node_id;        }else if (s[0] == 'x'){            int x = stoi(s.substr(1));            -- x;            l.push_back(-1);            r.push_back(-1);            info.push_back(x);            kind.push_back(VAR);             id.push(node_id);            ++ node_id;        }else{            int x = stoi(s);            l.push_back(-1);            r.push_back(-1);            info.push_back(x);            kind.push_back(CONST);             id.push(node_id);            ++ node_id;        }    }    int root = id.top();    vector<int> a(n);     function<array<int, 2>(int, int)> solve = [&](int u, int x){        if (kind[u] == VAR){            return array<int, 2>{a[info[u]], (info[u] == x)};        }else if (kind[u] == CONST){            return array<int, 2>{info[u], 0};        }else{            auto lans = solve(l[u], x), rans = solve(r[u], x);            int sum = 0, dsum = 0;            if (info[u] == '+'){                sum = lans[0] + rans[0];                dsum = lans[1] + rans[1];                if (sum >= mo)  sum -= mo;                if (dsum >= mo) dsum -= mo;            }else if (info[u] == '-'){                sum = lans[0] - rans[0];                dsum = lans[1] - rans[1];                if (sum >= mo)  sum -= mo;                if (dsum >= mo) dsum -= mo;            }else{                sum = 1ll * lans[0] * rans[0] % mo;                dsum = (1ll * lans[0] * rans[1] % mo + 1ll * lans[1] * rans[0] % mo);                if (dsum >= mo) dsum -= mo;            }            if (sum < 0)                sum += mo;            if (dsum < 0)                dsum += mo;            return array<int, 2>{sum, dsum};        }    };    for(int i = 0; i < m; ++ i){        int x;        cin >> x;        -- x;        for(auto &i : a)            cin >> i;        cout << solve(root, x)[1] << '\n';    }    return 0;}

 运行结果: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8605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