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24 人参与  2022年07月13日 11:10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最近,“那些我国本土培养的顶级科学家们”的视频火遍全网,这些我国自主培养的科技大师,“圈粉”无数年轻人。


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各地区各部门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培养人才是长远大计。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充分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一流师资和学术环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华为深化“鲲鹏高校人才计划”,联合高校培养计算产业紧缺人才,夯实数字中国的人才底座。截至2020年,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自主培养顶尖人才不断涌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总师均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证明,我国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

48.jpg

深化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财政部、教育部明确,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人社部举办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锻造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航天科技集团在重大工程实施中锤炼青年人才。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以上;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技能价值走进“工资条”,让技能饭碗端得稳、吃得香。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格局。上海实施“国际人才蓄水池”工程,集聚世界顶尖人才;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港”开港,面向全球揽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理念深入人心。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4326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