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技术集成应用

28 人参与  2022年06月08日 15:59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现状

污水的分散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新概念,对于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处理中,目前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绝大部分是以去除有机物为主要目的。

上述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存在不少问题,污水排放均未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如何选择一种处理效果好、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的处理技术,是解决目前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键。

二、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成应用工艺

针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以及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本文提出“厌氧+耗氧的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将现有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成应用,进行深度处理。

工艺流程如下:


生活污水经格栅井截流住污水中粗大的污物,截流后的污水自流至厌氧沉淀池,上清液通过溢流堰溢流至耗氧生化池,通过鼓风曝气使污水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能够被充分分解。由于生化池出水中带有少量的生物膜及剩余污泥,需经过二次沉淀后自流入人工湿地系统。二沉池的污泥采用自动回流装置,回流生物污泥进入前端厌氧沉淀池工序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处理,进行氨氮减量化处理。

人工湿地系统选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形式,污水进水采用下行式均匀布水。通过砂石填料构成滤床结构,采用自适应活性生物填料作载体,对污水中颗粒杂质过滤拦截处理,通过系统中微生物的好氧、厌氧、兼氧反应对污水进行处理。形成有机物、水生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生物链,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将污水中营养物质尤其氮磷污染物转化吸收为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从而实现“污”与“水”的分离。人工湿地出水流至清水池,积蓄的水量可全部回用于农田灌溉、小区绿化、道路冲洗和冲洗车辆等或作为景观水回用,从而实现水与营养物质的生态循环可用以及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污减量化。

该工艺的特色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处理工艺集成化:

将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集成模块化,有效地节省占地面积;同时将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技术集成模块化组合,工艺简单明了。

(2)生物脱氮处理效率高:

在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增加污泥自动回流装置,将回流生物污泥回流进入前端厌氧沉淀池工序,进行硝化与反硝化深度生化处理,提高脱氮效率。

(3)污水深度处理效果好:

该系统结合了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技术的优点,互为补充。除磷脱氮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4)维护管理简单, 运行成本低:

根据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采用分时段耗氧曝气自动化控制,实现无人化管理,运行稳定,维护管理简单, 吨水处理运行成本在0.2~0.3元之间。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集成应用实例

本文列举太湖流域某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实例说明该工艺实施情况,该村现有人口400人,居民用水量按150200L/人·d,设计日处理能力6080m3,设计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主体构筑物分为组合式生化处理池和人工湿地池,组合式处理池为全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设厌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等处理单元,本项目选取的机泵设施全部放置在液下,以降低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污染;主体生物处理设施采取地埋式,表面铺设草皮绿化,避免污水处理构筑物露出地面给人单调沉闷的感觉,使其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取潜流式,防止蚊蝇滋生,同时湿地植物的种植具有景观化效果。

项目该设施占地面积约150m2,工程造价30万元,处理出水贮存在具有景观效应的清水池中供回用,充分体现回归自然的治水理念,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物链,利用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在系统中营造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系统近一年的试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表明,进水COD在300550mg/l,出水COD在2030mg/l,进水总磷在3040mg/l,出水总磷未检出(小于0.5 mg/l),进水总氮在80100 mg/l,出水总氮10 mg/l(小于15 mg/l),系统吨水处理运行费用在0.2~0.3元之间;COD削减总量0.05Kg/吨水,氨氮削减总量0.02Kg/吨水,总磷削减总量0.0025Kg/吨水,减少排污费用近3.00元/吨水,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生活污水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4143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