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算法题】LeetCode-硬币划分问题-(动态规划、斜率优化、空间压缩)_x0919的博客

2 人参与  2022年03月21日 14:50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今天来看一道关于动态规划的算法题:硬币划分问题。LeetCode链接

image-20211213204112245

简单点说,就是给你一些硬币,这些硬币有很多个,现在问你,组成n分钱,可以有多少种组合方式。

文章目录

  • 一、暴力递归进行尝试解法
  • 二、经典的dp解法
    • 1、base case
    • 2、普遍位置的推导
  • 三、斜率优化
  • 四、dp空间压缩

一、暴力递归进行尝试解法

可能很多的人,拿到这道题,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手,没有任何的思路。我也是一样的,只能先尝试着用暴力的方法,去写尝试的方法。

既然有一些硬币,那么我们就先用一个数组,将所有硬币的面值存储起来,切记,这里有一个潜规则:硬币在数组中的顺序,一定是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序的,要么是升序,要么是降序

int[] coins = {1, 5, 10, 25}; //升序排列

然后就是我们要知道一个情况就是:假设n=10,硬币的组合方式有一种是1+1+1+1+1+5,这样一种方式,其实等价于这样:1+5+1+1+1+1。这两种,实则指的就是一种情况。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使用硬币的时候,相同的硬币最好是在一起使用,也就是说不要出现上面一个5,将1分割成了两部分,如下图:

image-20211213205120628

那要做到上图的理想情况,那就是在使用一种硬币的时候,保证一次性拿够(数量)

在面对每一种硬币时,也就是在coins[i]时,当前这个位置的硬币,我可以选择不要两种情况。

所以根据上面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一个暴力递归的解法。

//递归尝试
public static int moneyCombine(int n) {
    if (n < 0) {
        return 0;
    }
    int[] coins = {1, 2, 5, 10}; //硬币的面值
    return process(coins, n, 0, 0);
}

/**
 * 暴力递归解法
 * @param coins 硬币面值
 * @param n     目标的钱数
 * @param cur   当前的钱数
 * @param index 硬币的下标值,潜规则,必须先把一种硬币使用完才能只用下一种硬币。
 * @return 返回最终的方法数
 */
public static int process(int[] coins, int n, int cur, int index) {
    if (cur == n) { //cur刚好等于n了,所以这是一种组合方式
        return 1;
    }
    if (cur > n || index == coins.length) {
        return 0;
    }
    int res = 0;
    res += process(coins, n, cur, index + 1); //当前位置的钱,我不想要
    //假设我要当前index位置的硬币
    //那么我可能要1个,要2个,又或者3个。没限制的话,只能一个个尝试
    //直到cur的超过n了,就停止当前位置硬币的尝试
    for (int i = cur + coins[index]; i <= n; i += coins[index]) {
        res += process(coins, n, i, index + 1); //当前位置的钱,我要了
    }
    return res;
}

以上就是递归的版本,核心就在于,相对于每一种硬币来说,我可以选择不要,又或者是要1个,或者是2个……,以这样的方式,一个一个的去尝试,这非常的暴力。

递归版本的代码,可能会出现大量的重复计算,因此就出现了动态规划。动态规划的本质就是在给递归做优化,把可能会进行重复计算的数值,保存到一张表中,下次需要这种状态的值的时候,直接从表里面拿取即可。

二、经典的dp解法

我们可以根据递归的版本,进行添加缓存,来达到一个优化。

在读递归版本的代码时,我们会发现,整个递归函数,只有两个可变参数,一个可变参数是cur,另一个可变参数是index。

这里记住一点,递归代码有几个可变参数,那么在设计dp表时,就需要几维表。此时可变参数是2个,那么我们建立一张二维数组,就能存储下所有的结果。(注:dp表不一定就是数组,有可能也会是map、set,得看题意)

这样的话,我们设计纵向(行数)的值就是index,横向(列数)的值就是cur。有如下图:

image-20211213211535114

纵向:有多少种硬币,就开辟多长。

横向:n有多长,就开辟多长。

但是因为第一行和第一列是额外的,不包含在cur和index中,其实在开辟dp表时,需要额外的开辟一个单位空间,

实则就是new int【index+ 1】【n + 1】。

因为在递归版本的代码中,第一次调用递归函数的cur=0,index=0。所以在动态规划的代码中,我们需要返回dp【0】【0】的数值,这就是最终的答案。

因为返回dp表左上角的值,那么dp表肯定就是从下往上填写的。

//对于这道题来说,只有4种硬币,行数就开辟5行即可
int[][] dp = new int[5][n + 1];

现在dp表建好之后,就是如何进行填写这张表???

非常简单,递归版本的代码是怎么写的,dp表就该怎么填写。

1、base case

先看递归的结束条件,有两种情况:

  • cur= n的时候,直接填写1。
  • cur>n时,或者index = coins.length时,直接填写0。

所以在dp表的最后一行中,只有当cur=n的时候,方法数才是1,也就是右下角位置(dp【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的值是1。最后一行其他的位置的值,都是0。

dp[4][n] = 1; //对于这道题来说,最后一行就是4
//因为在java中,数组的默认值就是0,所以其余的位置就不必再填0了

2、普遍位置的推导

我们先来看填写好base case代码之后,整体代码是样子的。

 //经典的dp
    public static long moneyCombine2(int n) {
        if (n < 0) {
            return -1;
        }

        int[] coins = {1, 2, 5, 10};
        //根据递归的写法,可变参数也就是两个
        int[][] dp = new int[5][n + 1]; //行是硬币数,列是当前的钱数,返回左上角的值
        dp[4][n] = 1; //填写最后一行的数据,除了右下角是1,其他的全是0

        //普遍位置的填写如下
        for (int index = 3; index >= 0; index--) { //行数,从倒数第2行开始填
            for (int money = 0; money <= n; money++) { //列数,从第1列开始填
                
                //此处就是填写递归版本的代码,将递归函数改为dp表即可
                
            }
        }

        return dp[0][0] % 1000000007;
    }

在填写好base case之后,我们就需要进行其他中间位置的数值了。再次看递归版本的代码:

image-20211213213242536

现在我们只需要将上图的普遍位置的填写,这段代码,写到上一段代码的两层for循环即可。然后将process改为dp表即可,如下:

 //经典的dp
    public static long moneyCombine2(int n) {
        if (n < 0) {
            return -1;
        }

        int[] coins = {1, 2, 5, 10};
        //根据递归的写法,可变参数也就是两个
        int[][] dp = new int[5][n + 1]; //行是硬币数,列是当前的钱数,返回左上角的值
        dp[4][n] = 1; //填写最后一行的数据,除了右下角是1,其他的全是0

        //普遍位置的填写如下
        for (int index = 3; index >= 0; index--) { //行数,从倒数第2行开始填
            for (int money = 0; money <= n; money++) { //列数,从第1列开始填
                
                //此处就是填写递归版本的代码,将递归函数改为dp表即可
                dp[index][money] = dp[index + 1][money]; //当前位置的硬币不要
                for (int cur = money + coins[index]; cur <= n; cur += coins[index]) { //递归过程的枚举过程
                    dp[index][money] += dp[index + 1][cur];
                    dp[index][money] %= 1000000007;
                }
                
            }
        }
        return dp[0][0] % 1000000007;
    }

切记切记,递归的代码是怎么写的,dp表里面就怎么填。我们只需要将递归函数的子过程,从dp表中取数据即可。取模运算是题意要求取模的。

总结:本质上,动态规划就是在将递归函数做的事,进行简化,递归函数可能去计算时,要递归多次,但是动态规划不一样,只需要在dp表中,直接拿取相应位置的数据即可。

三、斜率优化

其实上面写的dp,只是较为经典的写法,本质上,这段代码还是存在一定的小问题,那就是存在枚举问题,也就是说,效率还不够高。还可以进行优化。如下图:

image-20211213215008326

如上图所示,假设需要计算五角星位置的值,它所在的行是1,也就是2分钱的硬币,它所在的列是5,也就是当前有5分钱。根据递归函数可知,它依赖于dp【index+1】【cur】+ dp【index + 1】【cur + 2】+ dp【index+ 1】【cur + 4】……。

也就是说,它的数值,就等于它下一行的某些位置的数据进行求和。而具体下一行的哪些位置,取决于五角星的所在行,拿上图的举例,五角星的行数是1,对应的硬币面值是2,所以从五角星下面一行(dp【index】【cur】)位置开始,往右边进行求和,每次向右跳两个格子。这样的代码还不叫斜率优化,这只是一个依赖关系的推导,我们先来看看代码,其实和上文中的经典dp的解法一个意思,这里只是为了铺垫后续的斜率优化。

在上文的经典dp代码中,我们的列数,是从左往右计算的,此时我们需要稍微改一下。改成从右往左计算。如下:

 //优化的dp,从右往左遍历,没有枚举过程
public static int moneyCombine4(int n) {
    if (n < 0) {
        return -1;
    }

    int[] coins = {1, 2, 5, 10};
    //根据递归的写法,可变参数也就是两个
    int[][] dp = new int[5][n + 1]; //行是硬币数,列是当前的钱数,返回左上角的值
    dp[4][n] = 1; //填写最后一行的数据,除了右下角是1,其他的全是0

    //整体是从下往上,从右往左的
    for (int index = 3; index >= 0; index--) { //从倒数第二行开始填写
        for (int money = n; money >= 0; money--) { //从最后一列开始填写
            
            //此处就是填写递归版本的代码,将递归函数改为dp表即可
            dp[index][money] = dp[index + 1][money]; //当前位置的硬币不要
            for (int cur = money + coins[index]; cur <= n; cur += coins[index]) { //递归过程的枚举过程
                dp[index][money] += dp[index + 1][cur];
                dp[index][money] %= 1000000007;
            }
            
        }
    }
    return (int) dp[0][0];
}

上诉代码,就是将列(money),改为从右向左计算的。跟原来的没啥区别,重点就来了。好好看一下图:

image-20211213220356591

红色三角形位置的数值,求和,也是依赖于它下一行的某些位置的数据。很明显可以看出来,这些数据跟五角星的求和时,有很多都是来自同一个位置的数据,比如上图的dp【2】【7】+dp【2】【9】。也就是说,在计算五角星的时候,其实红色三角形位置的数据,已经帮我们计算过了,我们只需要从红色三角形位置拿取数据,然后再加上五角星下边的数据,就能得到五角星的数据啦。这样的优化,就称为斜率优化

代码如下:

 //优化的dp,从右往左遍历,没有枚举过程
public static int moneyCombine4(int n) {
    if (n < 0) {
        return -1;
    }

    int[] coins = {1, 2, 5, 10};
    //根据递归的写法,可变参数也就是两个
    int[][] dp = new int[5][n + 1]; //行是硬币数,列是当前的钱数,返回左上角的值
    dp[4][n] = 1; //填写最后一行的数据,除了右下角是1,其他的全是0

    //整体是从下往上,从右往左的
    for (int index = 3; index >= 0; index--) { //从倒数第二行开始填写
        for (int money = n; money >= 0; money--) { //从最后一列开始填写
            
            //此处就是填写递归版本的代码,将递归函数改为dp表即可
            if (money + coins[index] <= n) { //在列数不越界的情况下,拿取数据
                dp[index][money] = dp[index][money + coins[index]] + dp[index + 1][money];
                dp[index][money] %= 1000000007;
            } else {
                dp[index][money] = dp[index + 1][money]; //直接拿取下边的值
            }
            
        }
    }
    return (int) dp[0][0];
}

以上的代码,就是斜率优化之后的代码,是不是很简单呢?

四、dp空间压缩

说到这里,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知道这道题的整体思路了,空间压缩也就很简单了。整张dp表的填写,我们都是从最后一行开始填写,一直填写到第一行,然后第一行的第一个数据就是最终的答案。

并且我们还可以知道,计算普遍位置的时候,比如五角星的时候,我们只用到了五角星下面的一行数据。像这样的,依赖关系只来自于有限的行数据,那么就可以进行空间压缩。我们只需要建立一个一维数组,就解决这道题。

整体的思路,还是从最后一行开始填写,从下往上,从左往右填写:

 //dp空间压缩
    public static int moneyCombine5(int n) {
        if (n < 0) {
            return 0;
        }

        int[] coins = {1, 2, 5, 10};
        int[] dp = new int[n + 1]; //一维数组,从右向左开始填写
        dp[n] = 1; //右下角的值是1
        for (int index = 3; index >= 0; index--) {//行数
            for (int money = n; money >= 0; money--) {
                if (money + coins[index] <= n) {
                    dp[money] += dp[money + coins[index]];
                    dp[money] %= 1000000007;
                } //else情况,也就是直接拿取它下边的值,在这里就直接不动了
            }
        }
        return dp[0];
    }

好啦,以上全部就是本道题的全部讲解啦!!!如若文中有误,还望大家能够指正出来。又或者大家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我们在评论区见吧!!!下期再见啦,拜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36442.html

递归  硬币  填写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