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被裁后从欠薪三千到养十万打工人小说值得一看,喜欢作者临渊羡鱼翁大大的笔峰,把男女主林默王铁柱苏晴无所不能的精彩绝伦展现在读者眼前。主要讲的是”林默指着大屏幕上的用户数据,“‘薪安’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们多厉害,是因为一千万、一个亿的用户相信它。现在,该把利益还……

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后台,王铁柱攥着发言稿的手直冒汗。
他穿了套崭新的西装,是张薇带着他去商场挑的,藏青色,衬得他黝黑的皮肤格外精神。可他总觉得别扭,时不时拽拽领带——比起这身衣服,他还是更习惯穿工装,手里握铁锹。
“别紧张,就像平时给工友们讲课一样。”林默拍着他的肩膀,“你说的都是心里话,比任何稿子都有力量。”
王铁柱点点头,喉结动了动:“老板,我真能代表农民工说话?”
“当然能。”苏晴递过来一瓶水,“你帮2000多个农民工讨回了工资,教会他们用‘薪安’**,这就是最好的资格。”
轮到王铁柱上台时,台下响起一阵掌声。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对着话筒愣了三秒,突然笑了:“俺不会说啥大道理,就说说俺的故事吧。”
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
“俺以前在工地搬砖,每天干12个小时,包工头欠了俺三万块工资,俺女儿得了白血病,躺在医院等着钱救命。那时候俺觉得天塌了,亲戚朋友躲着俺,连俺老婆都偷偷哭……”
台下静悄悄的,有人掏出纸巾擦眼睛。
“后来俺遇到了林老板,他给俺找活干,给俺交社保,还帮俺讨回了工资。更重要的是,他教俺用‘薪安’,说‘这东西能帮你记住干了多少活,老板赖不掉’。”王铁柱举起手机,屏幕上是“薪安”的考勤界面,“现在俺不光自己用,还教工地上的兄弟用。上个月,老张他们用这APP,把欠了半年的工资全要回来了!”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些:“有人说农民工没文化,好欺负。但俺想说,俺们有力气,有良心,更有尊严!俺们靠双手吃饭,不偷不抢,凭啥拿不到工资?凭啥生病不敢治?”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站起来喊:“说得好!”
“现在俺在共益科技上班,有社保,有周末,能准时回家给女儿讲故事。”王铁柱的眼眶红了,“俺女儿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像她一样的孩子治病。俺想告诉她,只要好好干,有‘薪安’帮着,有这么多人看着,再难的坎都能过去!”
最后,他深深鞠了一躬:“俺没啥本事,就想替全国的农民工说句心里话——俺们不怕吃苦,就怕被欺负;不怕累,就怕白受累。希望以后啊,天下的老板都能像林老板一样,给俺们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干净的工资。”
掌声持续了整整三分钟。王铁柱走下台时,腿还在抖,却笑得像个孩子。
“铁柱,你火了!”李想举着手机跑过来,“你的发言上热搜了,#农民工的尊严#阅读量破亿!”
王铁柱凑过去看,屏幕上全是夸他的话:“这才是真正的劳动者代表!”“希望多些像王铁柱这样的人,为农民工发声!”“‘薪安’太给力了,必须下载!”
林默看着那些评论,突然说:“铁柱,我们成立个‘农民工权益中心’吧,就由你负责。”
“俺?”王铁柱愣住了,“俺没文化,能干啥?”
“你能做的多了。”苏晴笑着说,“给农民工培训怎么用‘薪安’,帮他们对接法律援助,甚至可以去企业做讲座,讲讲农民工的真实需求。”
张梅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公益组织,他们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你这‘代言人’,可得好好干。”
王铁柱挠挠头,突然挺直了腰板:“中!只要能帮兄弟们,俺干啥都行!”
系统弹出提示:【王铁柱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薪安”农民工用户突破5000万,共益值+50000(当前185800点)。解锁“农民工技能银行”权限:可记录农民工技能证书、工作经历,帮助他们对接更好的工作。】
“技能银行?”王铁柱眼睛一亮,“是不是说,俺们干过啥活,有啥本事,都能记下来,找工作的时候人家能看到?”
“对。”林默点头,“以后你去工地,就不用再拍胸脯说‘俺能干’,直接把‘技能银行’的记录给老板看,比啥都管用。”
王铁柱的“农民工权益中心”很快在共益科技旁边的写字楼落地了。他把那把陪伴他多年的铁锹挂在墙上,旁边放了个话筒——现在,这就是他的“武器”。
每天都有农民工来找他,有的是讨薪,有的是咨询社保,还有的是想学习用智能手机。王铁柱总是耐心地教,有时候还会掏出自己的钱给他们买午饭。
有次,一个年轻的农民工哭着说:“王哥,俺在工地摔断了腿,老板不管,说俺是‘碰瓷’。”
王铁柱气得发抖,立刻带着他去劳动局,用“薪安”里的考勤记录和工友证言,帮他拿到了十万块赔偿金。那农民工要给他磕头,被王铁柱拦住了:“别这样,俺们农民工,就该互相帮衬。”
中心成立三个月,王铁柱帮1200多个农民工解决了问题,还组织了50场技能培训,有300多人通过“技能银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电视台来拍他的专题片,记者问:“您现在是名人了,有没有想过换个轻松点的工作?”
王铁柱指着墙上的铁锹:“这铁锹陪俺在工地干了十年,知道俺的力气往哪使。现在俺用话筒,跟用铁锹一样,都是为兄弟们干活,不觉得累。”
专题片播出后,王铁柱收到了很多来信,有农民工说“因为你,俺敢去要欠薪了”,有学生说“俺想考劳动保障专业,以后帮你们”,还有老板说“以前不知道农民工这么难,以后一定好好待他们”。
林默把那些信整理成一本书,叫《铁锹与话筒》,王铁柱在序言里写:“俺没啥文化,但俺知道,只要大家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那天晚上,王铁柱给女儿讲睡前故事,乐乐突然说:“爸爸,今天老师说你是大英雄。”
王铁柱笑了,摸了摸女儿的头:“爸爸不是英雄,爸爸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能帮别人,比当英雄还高兴。”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墙上的铁锹和话筒上,像给这两样东西镀上了层金边。王铁柱看着它们,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干得最值的事,不是成了劳动模范,而是让更多像他一样的农民工知道——他们不是没人管,他们的声音,有人听;他们的苦,有人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