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话题不断在网络上刷屏,一个是内卷,一个是人口危机。这两个话题的社会影响是如此之深远,以致于我身边的学生们,从本科一年级到高年级博士,都有因此而感到焦虑。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借着五一假期先聊几点关于人口危机的感想。
一、居安思危是好事,但过度渲染恐怖不可取
有一则据说被读者评为“最佳”的恐怖微型小说:“冷冻人实验宣布成功,人们一片欢腾。而我的大脑,依然清醒。”
为什么这是一则恐怖小说?我想主要是因为它构想了一种充满无助感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看不到希望,甚至每一分努力也只是在绝望中的最后挣扎而已。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心理效果,这当然就可以算是恐怖作品了。
瓦解一个人的斗志,瓦解一个组织的团结,瓦解一个社会的前进动力,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制造出一种无助感,让其丧失信心,使其只能在绝望中挣扎。网上一些关于内卷和人口危机的文章,有意无意地扮演了“恐怖作品”的角色,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恐怖心理。比如有一篇文章是如此描述中国的未来:“(2050年)一个年度死亡人口是新生儿人口10倍的国家,衰老和死亡将笼罩整个社会,这样的中国,别说什么大国崛起了,整个国家有没有希望和未来,都很存疑了……”
很多年轻人读了这类文章,因此感到情绪低落、焦虑,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这些自媒体文章是有责任的。最近多位西方学者发表关于中国人口危机的文章,很怀疑国内自媒体上的这些文章是不是为了配合西方发起的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如果不是,那么特别建议这些自媒体文章能以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剖析社会问题——不要只谈“破什么”,更重要的是“立什么”。
二、办法总比问题多,未来充满希望
很多分析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文章都犯了“刻舟求剑”的问题,假设三十年后的生活方式依然和今天的生活方式相同。今天,只要有网络,相信城市里很多人可以几个月足不出户,活得很好。但有多少人知道1999年中国曾举办过一个“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有的选手因为实在无法坚持而不得不退赛(http://t.cn/zON1U0g)。科技进步,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对于中国未来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很多人担心老龄化会带来三方面问题,即年轻劳动力不足、老年人消费需求低、养老金负担大。养老金是一个财政问题,相信国家会有很多解决手段,就不多评论了。对于劳动力不足和消费需求低的问题,我的一些观察和亲历让我看到技术进步带来改变,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大幅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减少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前段时间去广东出差,已经看到不少地方已经在使用机器人。在深圳,酒店使用机器人给客人送餐。在和高层酒店的电梯系统对接后,机器人能实现自己遥控“按”电梯,独立地去客人所在的楼层。在顺德一家碧桂园餐厅,几台机器人在忙碌地做着煲仔饭,做好后会送到取餐窗口,味道相当不错。网上也有做饭机器人的视频,很多人留言惊呼人类快要失业了。反过来想,这不正是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手段吗?
二、老年人消费需求低,是因为过去出行不方便。随着在线购物、物流上门的便捷服务兴起,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被释放出来了。我父亲今年66岁,自从学会了从手机购物,最近这两年从网上购物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衣服鞋帽到家用电器,甚至从今年开始从网上购买外地的竹笋、马兰等新鲜蔬菜。父亲最近统计了一下,他现在网络购物的金额占到实体店购物的20%。30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老人。作为伴随着信息技术一起发展的老人,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大概率会依然旺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