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主流的是 TCP/IP 五层协议
5 G/4 G 上网,是有自己的协议栈,要比 TCP/IP 更复杂(能够把 TCP/IP 的一部分内容给包含进去了)应用层
可以代表我们所编写的应用程序,只要应用程序里面用到了网络通信,就可以认为这个代码就是属于应用层的代码
日常开发中最常用到的一层:
使用大佬们已经创建好的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知名的协议有很多,其中的佼佼者就是HTTP
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 另外四层都是操作系统/硬件/驱动已经实现好了的,我们不可能“自定义”,只能使用人家的 协议就是约定
按照自己的规则,约定通讯方式——>自定义应用层协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
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具体要做什么事情:
明确要传递的信息
明确前后端交货过程中,要传递哪些信息举个例子:开发一个外卖软件,打开软件后,首先需要展示一个“商家列表”
此处就需要先确定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这里的信息如何确定,都是根据当前的需求来产生的
明确组织信息的格式
明确组织这些信息的格式针对信息组织格式,也有很多种方式,使用哪种方方式都可以,只要确定前段和后端是同一种方式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使用行文本的方式来组织上述数据
请求:用户id,用户位置\n
响应:商家的id,商家名称,商家的图片地址,商家的距离,商家的评分\n
关于组织数据的格式,还有一些说法,上述“行文本”简单粗暴的方案,在实际开发中,很少会这样做
XML 方案
Maven 中就会见到,通过“成对的标签”表示“键值对”信息
<request><userid>1001</userid><postion>E45N60</postion></request>
可以通过 XML
来传输网络数据,也可以作为程序的配置文件不过 XML
进行网络传输的时候,又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会消耗大量的带宽- 网络通信中,带宽是一个非常贵的硬件设备
- 在传输标签的时候,都得传输成对的标签,传入的信息更多所以现在
XMl
一般都是在配置文件,不进行网络传输了XMl
里面的标签(键值对)都是程序员固定的,而 HTMl
里面的标签都是固定的(已经有一套标准,约定好哪些标签是合法标签,这些标签都是什么含义) JSON 方案
当前主流的网络通信的数据格式,相比 xml
来说,可读性是很好的,同时能节省一定的带宽
{"userid":1001,"postion":""E45N60"}
JSON
也是“键值对”格式, 键和值之间用 :
分割键值对之间用 ,
分割所有的键值对,都使用 {}
括起来 这里的标签都只有一份,不需要结束标签了,节省了传递开销 YML(YAML)
强制要求了数据组织的格式,强制要求写成“可读性非常高”的格式
键值对必须独占一行“嵌套”结构必须通过缩进来表示Google protobuffer
前三个方案,都是关注可读性,而 protobuffer 关注性能,牺牲了可读性(通过二进制的方式组织数据)
protobuffer 直接通过“位置”约定字段的含义,不需要传输 key 的名字,也会针对传输的数值,进行二进制的编码,起到一些“压缩”的效果极大地缩减了要传输的数据的体积——>带宽消耗就越小——>效率越高但二进制数据无法肉眼阅读,调试相关程序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