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及赏析

28 人参与  2024年09月06日 09:31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及赏析

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及赏析1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尽:没有了。

  闲:偷闲,安闲。

  厌:厌弃,厌烦。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及赏析2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秋天。这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达10年之久。长期漂泊,使他看透了人情冷暖;怀才不遇,让他对现实失望复失望。既然滚滚红尘中再找不到一块可以安放心灵的静土,诗人只能超脱凡俗去和大自然对话。诗中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清高冷傲、孤独寂寞的.心绪。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北,为南北朝时代诗人谢朓赋诗的地方。

  题目中一个“独”字,点出了诗的主旨。开头两句,即对主旨进行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高远的天空中,连一只鸟都看不到,惟一的一片云彩,也悠闲地飘飘而去。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一个“尽”,一个“孤”,酿就了何等巨大的一种虚无呵!置身其间,谁人能不感到寂寞呢?好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是双方互动的行为,“两不厌”也正好照应了这种互动,如同说: “我看它看不够,它看我也看不够。”“它”是谁?是诗人一生七次游历过的敬亭山。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zhangshiyu.com/post/15603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